杨 波 文 集 

 贡嘎山札记 波恩故事 围城 倒霉的蛋白质 一个阴谋 务茂德社区评估报告 助学会的章程及其它  在贵州发展论坛


贡嘎山札记

列车开动,躁动了半年的闫洪林显出一副满足的神色。他是最操心这次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人。“今年春节去那里,该做准备得了”,半年前接到他的电话,甚觉好笑,回道:“还早得很!一个星期做准备就够了”他仍然急切,和李智刚上山砍些细竹竿,由李智刚操纵缝纫机,做了50多面线路旗,“按能见度50m计算,能铺2000多米”他说。线路旗用于指示下山的路径,没说的,回家绝对重要。接着又去寻找6000m的海拔仪。贵阳有一款现货,须2千多元,犹豫许久,终未舍得。后来问到一家仪表商店,可代理到西安定货,1350元,遂定购。两星期后到货,一看还是“西德”产品,出厂可能有十多年了,指针已显轻微锈斑,看来这东西很少有人问津。海拔仪也算圆了闫洪林近年来的一个梦想,头几天终日将其挂在脖子上,寻访贵阳最高的大楼,钻进电梯欣赏指针的移动。谈到 去雪山的事,他就会捧着他的海拔仪说:“今年登到这个红格(6000m刻度)就算了”。他在“兄弟”电脑公司工作,终日忙碌、充实,怎的会象烦闷、无聊人等产生的强烈的远行愿望,也许“数字化”还不够“生存”吧。  

ggs103.jpg (207580 字节)   ggs111.jpg (156417 字节)   ggs133.jpg (136080 字节)   ggs315.jpg (153451 字节)

列车严重超员,拥挤不堪。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人们带上这种辛苦的都希望尽快结束的旅行。乘客多数是重庆和川南的回家过年的庄稼人。他们躲避着异地过节的萋苦,寻着亲人的招唤,带着一年年闯荡得更清澈的目光,投向故乡的怀抱。我们呢?我们去寻找什么,我们曾得到什么?这次会得到什么?说不清楚。协会里对活动目的的讨论从来就没有过正式结论。没有使命和使命感,是我们的主要缺陷。没有人需要我们去登山,我们也没有进行“考查”的能力。故而只能有限度的使用资源(尽管是属自己支配的资源),满足适度的愿望。一个人的幸福感觉,来自自己的相对满意的生存状态,但起主要作用的是他对一些“哲学问题”处理得怎样,登山就是部分人处理这个问题的途经之一。我们也常自嘲“情商”不足,喜欢与大自然相处,向往“地平线”,这也是协会使用该名的由来。

根据去年登四姑娘山至5200多米,攀登起、止点高差1800多米的能力和最多15天的假期,早先选定的是云南5596m的玉龙雪山,后来听说玉龙雪山无路,迄今无人登顶,就想到不高的山都上不了顶,还不如找一个更高的山峰旁的小山头爬去,这样视线会好一点,看到的景色更壮观一些。小山头的数量多,选择范围大,便改成去贡嘎山,并列入协会活动计划,由李智刚任领队。考虑到除夕天乘车困难,这天之前应到达山脚,便将出发时间订在2月12日16时乘坐去成都的火车,路径是贵阳、成都、康定、六巴、贡嘎山、六巴、康定、西昌、昆明、贵阳。时间分配为路上5天,山上10天,山上时间多为高海拔适应时间。经费预算为1000元/人。

准备工作包括体能训练。有一次是从“八公里”绕着弯子一天走到龙里马狼坡草场,负重行走13小时40多公里。那晚李智刚的传呼机突的响个不停,是他的领导在呼叫,厂里有急事。他在贵钢三轧分厂工作,分厂运行的是一条新轧线,其工控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状态还不甚稳定,部分故障只有他能处理,厂里规定他的活动超出寻呼范围,须经总调度室批准。春节期间要无生产计划,他才能走,但根据最近厂里形式,此事渺茫。他不去,两人不成序列。后来又了解到一些贡嘎山的情况:上此山是“费力不讨好”。达到和其它山峰同样的高度,须付出多得多的代价和冒更大的风险。因此,原计划只得作了更改,改为“普及型”,参加条件大幅度放宽,“能上多高算多高吧”。前路线中的康定、六巴改为泸定、磨西。许多人虽对雪山向往已久,无奈假时不够,只得去了云南“香格里拉”和黔东南,我们这边最终6人,其中女生两人。携带物资有:两顶帐篷、七天食品、七天燃料(因4000m以上无柴,用于化雪取水)、10m保护绳、温度计、望远镜、药品、收音机、线路旗、海拔仪、指南针、地图、炉具、针线包等。个人物品有:睡垫、睡袋(两个)、电筒、餐具、墨镜、打火机、明信片等。

车到珞璜,过长江。这是我们此次旅行线上的海拔最低点,约250m。记得很早以前,大桥还是单轨,黄水薄雾中,钢梁搁在半边桥墩上,象一幅时空艺术作品。那时感觉江面好宽,火车要过好一会儿,现在一下就过去了,可能主要是车速快了的原因。车到永川,有一半的人下了车。再过内江,车厢里就可以一人使用一排坐位了。乘务员也将车厢弄了干净。乘务员年纪较大,在那里和杜葵英愉快的聊着,听说她在省医工作,便向她咨询一些医学问题,杜葵英急忙谦逊。摇晃、空旷的车厢,车轮节奏急促,窗外快速闪过的景物,人们说话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给人一种飘泊、孤寂的感觉。火车沿着沱江河谷向西北方行使,铁路边的夹竹桃,山上红色的沙岩,围绕人家的竹丛,地里的小麦,组成天际的桉树,是这里的景观。131125,经过967km的运行,列车到达成都车站。火车票价含春节付加和订票费,为92元。

车站旁有一台人体称,将背包放上称量,我和闫洪林的都是23kg。我开始担忧,这个重量在成都的街上走走还可以,山上就难了。坐上55路去到新南门客运站,最近一班到康定的是1600发车,到泸定票价是上铺115元,里程460km。因二郎山口冬季对大客车关闭,须绕道汉源、石棉,里程增加了151km。年内二郎山公路改造工程完工,下一个冬季就不会绕行了。

14630到达泸定。下车后沿河边走300多米,到了泸定桥。天还未亮,我们在桥上不停的跳动、摇晃,想象着下面大渡河清澈、湍急的河水,寻找铁索上清代铁匠的章印,感受历史的沉淀。这是当时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清朝政府在这地广人稀、经济活动微弱的地方,架设这么华丽这么大的一座桥(可以通过当时所有的陆上交通工具),一定在很大程度上出于政治需要。走出泸定桥,在街上吃完早餐,便找车去磨西。到磨西里程60km班车票价10元,但是等车要到中午时分,我们就包了一辆双排座微型车,费用80元。车沿大渡河向南行驶,直到德威桥过河,这节路都是我们今晨自成都的来路。偶尔可以看见河谷西岸的高山背后贡嘎山方向更高的被朝阳映照成金色的雪山。河面海拔约1000m,眼前的景象有4000m以上的相对高差,适应新的视觉比例很费劲,想象着200多米的黔灵山放上去是多大一块。河滩上有许多搁浅的圆木,等待夏季的洪水将其带到下游收集。山上植被稀疏,低处有很多滑坡形成的扇型砾岩堆积区。伐木和淘金,曾是这里重要的经济来源,但也改变了这里的地貌,影响着长江对我们的态度,当然,这不仅是当地人,还有对此类资源持落后态度的消费者的责任。车过猫子坪,这里正在修建一座大桥,和对岸到石棉的公路联接,同到海螺沟的公路改造一样,是开发海螺沟风景区的配套工程。今晨我们如在对岸下车,从这里的人行索桥过河,去磨西就近多了。

到了磨西,才知离海螺沟末端的三号营地还有23km。这里设有公园售票处,票价57元;外来车辆要交通行费30元,收据上注明到一号营地。购票后邀车继续前进。车到离二号营地一公里处,公路正在修整,路太烂,司机以其车底盘低为由,不愿再走。我们下车,付车费,从泸定到此,共150元。这里开始看到我们所见过的最密集高大的冷杉林。二号营地是一个温泉浴室,离三号营地还有7公里,都是上坡。天上飘着细雨,雾色迷惘,大家都显疲惫。过来一辆专用于公园内游客交通的“通工”吉普车,磋商价格,120元。

三号营地,2940m,地上结着凌;平时和磨西之间的两种代步方式,骑马和座“通工”,要价都是70元。营地里的游客除我们以外,还有两个我们在成都新南门就认识的重庆人和六个广东人。这里商品较贵,“一桶”方便面10元,“红山茶”10元,羊肉炖萝卜20元,床位40元。不通电话和移动电话(年内将接通),管理部门有一台出租车上用的那种电台,用于与磨西联系。我们要来开水,将自己带来的方便面泡了吃完,便将行李放在重庆人的房间里,和他俩一起出去溜溜,也寻找我们搭设帐篷的地方。这里很干净,少有游客丢弃的垃圾。踏着积雪,沿林中小路向西面冰川方向走了约一公里,眼前忽然开阔。一片石滩地,迷雾中簇立着一些高高的枯树,好似亘古荒原,历经灾变。后来打听到这里叫干河坝,是泥石流遗迹。

干河坝让陈老师感慨不已,好像旅行到此为止也足以满足了。陈老师叫陈启基,是一个协会会员的父亲,“老师”是为了便于称呼。他是一个“老年冬泳队”的成员,所以报名时未予阻拦。陈老师退休前在单位上从事宣传工作,绘画摄影功力不浅,近来热衷于用红滤镜拍黑白风光片,“搞点好片”是他的主要目的。不过他到此也被嘲弄,两三天后常诉说:“昨天真是浪费胶卷”,“见到啥都手忙脚乱”。

没有找到能设帐篷的平地,只好走进位于三号营地上方四合院式的“中科院贡嘎高山生态观测试验站”,和主人商量,使用里面的院坝。主人叫白灵,20多岁:“这么冷,外面不能住嘛,我开个房间给你们用。”除了闫洪林趋向于住在外面适应气候,其它人都不想拒绝。谢过主人,取来行李,在餐厅里安顿下来。餐厅约有50,只放了几只凳子。整理好帐篷,就去白灵的寝室烤火。两位女士真厉害,不多久就开始用训导的口气和他说话了。白灵只是微笑,讲着他得意的生意经和实行燃油税后买部微型车的打算。他是磨西人,曾任过“最佳导游”,讲起贡嘎景致,他象背书一样,抑扬顿挫,又娓娓道来,不时赋上自编的诗句。贡嘎山、海螺沟,就是一个出生卑微的求婚者捧着一只公主的父亲交给他的吹不响的石螺号。这里常驻人员只有三个,每人轮值一个月。主要工作是每天17点记录一次气象数据。春季以后才有冰川、生物、大气等院所的课题组来此工作。外面下起了细粒状的小雪,用手一抹,象粉末。根据掌握情况,我们决定,明天在此“轻轻松松”过个年,后天一早过冰川,到长草坝。

15830,和其它游客一道,跟营地导游去城门洞。翻过南面杉木茂密的山梁,云雾偶尔消散,露出对面雪山,引来一阵欢呼。逆河谷向西一公里多,到了城门洞。雾已散尽,太阳出来了。城门洞是冰川(贡嘎一号冰川,下同)的末端,叫冰舌。冰舌其实象冰坎,高约12m,宽200多米,垂直的冰壁显出倾斜的条纹,有一个冰洞,就是“城门洞”。一条小河从冰川底部流出,河水略呈白乳浊状,流量约0.5m3/秒。冰也是流体,只是流速非常低,以厘米/年为单位计测。眼前这堆冰不知在20多公里的冰川中淌了多少年,里面可以找到史前的气象信息。根据地质学分类,贡嘎冰川为现代冰川,年龄在一万年以内。因“温室效应”,自1987年以来,冰舌退缩了约800m(河谷水平距离)。冰川上游方向矗立着美妙的金银峰,冰川两边是被冰川切割成的陡峭的砾石坡,不时有一串串滚石撞击的声响,坡顶有一条明显界线,那边是杉林,这边在滑落。

原路反回,树冠积雪正在融化,林中雨声淅沥。又去干河坝,提着相机在坝上流年。大雾聚散之间,背景快速变幻。闫洪林带两人继续前行,到“观景台”冰川北岸“调查研究”。他们遇见一群今天随旅行社来的广东游客,其成都导游极力劝阻他们别上冰川,极其危险。想来她是要打消站在她身边的顾客的某些奢望,别给她添烦。可怜的游客们千里迢迢,还未见到主峰和冰瀑的模样,就要打道回俯了,呆在广州,对他们来说更安全。闫洪林回来,也说危险:“没有绳子不肖”,而白灵说的又是另一种情形:“非常好走”。就决定明天请白灵带路,并予以合理报酬。后来才知闫洪林查看的是“冰塔林”,只是冰川的一部分,完全可以绕过,其它地方就好走多了,他的报告是盲人摸象。

王劲松着手筹办年夜饭,她负责管理活动经费。本来打算邀白灵一起用餐,但他那来了个表弟,带来一些好吃的,我们就不便打搅了。去骡马队打来六碗饭,几斤土豆片和莲花白,到营地餐厅打了两份羊肉顿萝卜,拿出在泸定买的卤猪尾巴和贵阳带来的袋装泡菜,借来白灵的电炉和锅,我们开始了火锅年夜饭。陈老师取出两瓶半斤装葡萄酒,大家就着酒互道祝福,戏说这两天好笑的事情。吃完饭出来,忽见满天星辰,密密的拥挤的也不闪烁,清晰的银河,隔河相望的六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们,此翻景象更新着我们的记忆。到营地大院,广东游客正在进行烤全羊篝火晚会。我们围火坐下,导游费劲的主持着,把我们也纳入节目内容,好在杜葵英豪爽,代表我们唱了几只歌曲。我们盯上了一群年轻的马夫,要他们唱山歌。他们都是磨西人,大多是彝族,抬着一碗酒喝着,要求我们也一人一口的传下去。他们先是哼哼,继而放声歌唱;歌声悠扬,散发着那种久违的质朴。女士们注意到他们的眼睫毛,以至后来看到睫毛长的人就会问是不是彝族。

16日晴天,9点,白灵带我们出发。经“观景台”下冰川,观景台位于冰川边100多米高的坡上,是这个季节公园开放的旅游线的终点,陆路也到此为止,前面是滚石区,再走就只能上冰川。这一段冰川呈东西走向,在西边拐向西北,那边就是冰川源头:贡嘎山和冰瀑布,因被北岸的山峰遮挡,这里看不到。长草坝在上游南岸冰川弯道的外缘。冰川表面起伏跌宕,布满了花岗岩石块,其余为积雪,接近垂直的冰壁,没有积雪,露出冰岩。逆冰川而上,就象爬山一样,宏观坡度约15°。北岸的山峰因朝向南方,日照充裕,雪线很高。坡上滚石声此起彼伏,掀起阵阵尘云,要看见滚石却不容易,偶尔看到,会奇怪怎么这样小。走了约一个小时,就看到了贡嘎山和大冰瀑布,蓝天下洁白的透着冰光的贡嘎山无比妩媚。根据资料,贡嘎山海拔7556m,冰瀑布高宽均为1000m以上。瀑布冰帘上有一个大坑,直径有瀑布宽度的四分之一,坑底露出了黑色的岩石,瀑底有一个锥型的大冰堆,这一定是冰崩的结果。进入冰折皱带,在冰涯间迂回穿行。皱纹与冰川方向垂直,凹处是冰裂缝,拱处是冰脊。上下游冰脊之间有2~10m的落差,有的脊顶只有鞋那么宽,两边都是45°的斜坡,坡下是冰裂缝,通过时须用拐杖保持平衡。还有一种裂缝垂直于皱纹,这种裂缝较窄,因在冰脊上,很显眼。丢石块探测,冰裂缝深浅不一,大部分底部有水。到了长草坝下面,开始上一个很陡的雪坡,积雪很深。白灵快速上去后立即反回,他要赶回去完成工作任务。我告诉他超过约定时间我们未到就来接我们,但陈老师说过冰川有他在保险一些,要求他19日早上来接。

17点,上到长草坝,3560m,是一个泥石流堆积区,周围是杉树林。在便于观看主峰和冰川的坡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稍微平顺的地方,设为营地。地面生出一些小枝,正要砍除,闫洪林说将它们弯伏地面就是了,等我们走了它还能活。脚已湿透,寒意袭来。不远有一条小溪,到处都是荒木,捡了一大堆。火燃起来,看着那堆柴,这里水火不缺,有一种富足感,但离我们的目标太远。我对闫洪林说:“和上四姑娘山相比,这个高度才下汽车”。他也明白,这次“完了”,营地不可能升到上面荒原里去了。这次食品带了过多的豆奶和奶粉,这类含蛋量高的东西不宜消化,影响了体力。贡嘎山那边传来阵阵轰隆声,还以为是雪崩,第二天看到,是冰瀑上大坑的边缘在继续崩塌。

17日晴天,清晨温度-3℃。10点钟,除陈老师留在营地外,其它人向营地东南面正对主峰和冰瀑的积雪较少的山峰进发。石头间的凹地布满很深的积雪,因为怕湿鞋,都不想踩雪,走的又慢又累。过了石滩地,进入杉树林中的山坡,坡很陡,将地面落叶和苔藓刨开,下面就是冻土。上完坡,接着是一块平缓的草地,大部份被雪覆盖,到处都是山羊的粪便。过了就进杜鹃林。杜鹃树枝弯弯纽纽,我们只能弓腰钻行。当山坡坡度变小的时侯,杜鹃树忽然变密变矮,又得踩着杜鹃树枝行走。我们分别从两处走出杜鹃林,就从两处上山。山坡越来越陡,有时达60°,还有雪,须抓住一种蒿枝靠膝盖在雪上“跪行”,常感觉到滑落的危险。眼前的贡嘎山显露的相当完整,当冰瀑那边发出轰响时,可以看见快速流动的冰块和掀起的白色尘云。时间已晚,我问王劲松是不是该下去了,她虽然已没有多少力气,但也没有返回的意思。她也许在想在贵阳对非常关心她的合众公司的同事们说的话:“我就是去登贡嘎山嘛,没有那样上不去的”。王劲松是协会里“成就”最高的女生,这来自在雨季的沙石路面上和一群男生一天自行车骑行150km的记录。不过那次让她很失望:“又长了两斤”,其实看上去她并不是需要减肥的人。

因忘了带电筒,必须天黑前赶到营地。17点,李敬华在另一边向我们发出了下山的信号,这时高度是4300m,和冰瀑布的顶端差不多。下山专找雪坡,坐在雪上往下滑,又快又好玩,很快就到了杜鹃林边,只是裤子和鞋又湿了。走上石滩就起了大雾,我们边走边喊,不久就听到了陈老师的回应。19点到达营地。晚上飘起了细雨,落在衣服上就成了冰,不宜久留,便早早睡了。

18日,多云,清晨温度-5℃。昨夜一场细雨,营造了一幅壮丽的景观。连对岸平时褐黄色的山坡,都成了冰凌的世界。最好看的,就是大树。拍完照片,已11点钟,我和闫洪宁、王劲松三人,向金银峰方向出发。山下起了大雾,平平的铺在3850m的等高层上,我们下面就象一个海湾。这天爬到4350m。回到营地,留守的人已在火堆周边搭好了一个框架,以便于烘烤衣物。晚上下起了雪。几天下来,几人都显浮肿,嘴唇干裂,皮肤呈现“高原红”;女士们照相时,对此总是耿耿于怀。  

19日,大雾天。昨夜一场雪,约7~8厘米厚,帐篷被压得变了形;坝上又一翻景致。12点半,白灵还没来,我们也不在意,开始下山。冰川上能见度很低,过来时插的线路旗已无法沿续,只得择路而行;危险的地方,就用绳子系着一个一个的过。走到冰折皱带,发现一只线路旗和一串脚印,认定是白灵上去接我们去了。大声呼喊,似有回应,但象在另一个方向。我们想象白灵看到我们下山的脚印,就会返回,便继续前进。不时高喊几声,终有回应,接近观景台,隐隐约约看见几个人影,相互挥手致意,报告去向。

回到住地,遇见白灵,他还问他的兄弟回来没有,我们一阵诧异。原来今天游客太多,三号营地已安置不下,其余游客就来白灵这里投宿。他要安顿客人,还要买药材,太忙,就叫他的亲兄弟去接我们。他的兄弟叫白华良,今早7点过就出的门,现在已经16点了,还没回来,无法解释。我们对此感到不安,极力要求白灵和我们立即出发寻找,白灵依然忙碌,他认为不必太操心,会回来的。我们仍然住进餐厅,常有游客进来和我们聊上几句,他们到这里,雾就没霰过。有的今晚还没住处,得烤火过夜。18点半,白灵没有惊动我们,带上两个马夫去了。22点半,回来一个,报告情况:人找到了,在冰缝里,人还清醒。带去的绳索太细,被拉断了。闫洪林和李敬华稍整穿代,带上食品立即出发。四个马夫和导游备好绳子,也赶了上去。

我们在焦急的等待,夜里的冰川对上去的人也是个危险品。一个北京的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在向陈老师咨询拍摄机位。院子里演义着从山羊到熟烤羊肉块的全过程,那是五个广东游客的食品。电视里播放着印、巴总理在两国边境握手的画面,核试验与和平转接的那么快。白华良的女朋友坐着一个亲友的摩托车到了,传信的人说白华良昨天就失踪了。她泪流满面,在火棚和仍未找到住处的游客一起,没有过来向我们询问。营地李经理进来,粗暴的提问,说我们违反了公园的规定,然后用美国警察的口气:“你有权保持沉默,你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法庭证词”。我们对发生的事件表示歉意,并断然拒绝了他的指责,那些商业规定,只能维护他们“不负责任”的权利。

凌晨2点,一阵脚步声,门开了,闫洪林满面欣喜站在门口,我知道那种担忧结束了。“没事,人起来了,也没受伤,正在自己往回走。”立刻带他去向白华良的女友通报,白灵的父亲和哥哥也到了,皆大欢喜。闫洪林是跑着回来通报消息的,他说夜里的冰川上看不到危险反而走的快。过了半小时,人都回来了。我们既将奶粉和豆奶兑好让他们喝下。白华良用一付玩世不恭的表情,掩饰着自己心中的感慨。他掉进去的是一条曲折的近10m深的冰缝,在下面又移动到离上口6m的两块冰岩上,那里很窄,前后都贴着冰,融冰湿透衣服,能挤出水来,在冰缝里共呆了14个小时。白灵找到他的时侯,他正在迷迷糊糊的睡着。白灵对他大为不满,怪他丢了白家人的脸,成了磨西仅有的几个笨蛋之一,冰川上“老子闭起眼睛都踩得过去”。李敬华说,这群人还行,没说过一句责怪我们的话。为了对白华良表示我们的某种心意,将手上还算精致的小电筒送上,他高兴的收下了。

康定,不知怎的就演化成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越来越明晰。2012点,和白灵及他的朋友们合过影,我们坐上“通工”去磨西,白华良同车回家。车费300元。车走了一段路,看到路边的林海雪原,才后悔没从三营地步行到二营地。白华良家就在路边,李敬华找他要点云母片,就在路边稍侯。白华良的母亲出来,要留我们吃饭,她一次次的对昨晚我们没能按时休息深表歉意,这让我们很不好意思。磨西有一条近路到康定,估计能从北面看到贡嘎山,但有十多公里不通车,陈老师又脚力不支,便放弃。在磨西邮局投了明信片,包一辆双排座去了康定,200元。因不知泸定至康定只有49km,多花了一些。

康定海拔2900m,真冷,两条清澈的小河在城里汇聚,城区沿三条河谷分布。边上是高高的山峦,跑马山就在南面高山的山腰上,上面的松树挂着很大的松果,有一个藏式佛塔,北边的山坡有规律的种植了大片的护坡林。街上大都是新建筑,贴着瓷砖。部分建筑沿用了藏族风格:梯形的窗缘,窗上色彩斑斓的窗眉。第二天去木格错,一个高原湖泊,海拔3900m。包了一部面包车,32km300元。湖面一半冻结,可以在上面行走。岸边两根柱子上飘着经幡,远处雪山下面的森林和草原,阳光下温存而宁静。路上还有个叫七色海的湖泊,一个30多人的藏民家族在那里野炊,湖上传来悠扬的歌声,孩子们挥舞着玩具枪械,男主人老远向我们迎来,要请我们作客。

当塔公草原的诱惑又变强烈的时侯,我们已经买好了回成都的车票,难以更改。票价上铺120元。

回到贵阳,陈老师接到那位北京记者的来信,索要照片,以配发他的关于贡嘎山的篇章。大家都可怜,有使命的人的使命却由没有使命的人去履行。

 

  1999.03  于地平线论坛

 


 

波恩故事

有一个星球,名叫地平线。

上有步兵、快刀、奕凝、陈小丫、膏药、花生、小蚪蝌、阿茜、痞子、背包客、龙儿、西风瘦马、风紧、小不死、铁锁等等两百多户居民。

星球太小,人太多,生活水平提高,能源消费高涨,大气中COO含量猛增,出现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让气候变得越来越不适宜居住。

可是,这邦可怜虫只有这唯一的家园。

大家忧心忡忡。

王动住在南太平洋的一片低岛上。气温升高,极冰消融,海面上升,他的家园将沉沦沧海。这几天正在和陈小丫商量,迁入她的领地。小丫顾左右而言餐饮,态度轻佻,让王动兔心愁烦。

船长和背包客密切注视着他俩的动向,尽管他们将是王动唯一的选择,但王动搬至何处,搬运费用却大不一样。为了让他搬得更远,船长还向快刀和步兵的BAOAN公司支付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因为除了经济利益外,船长还另有所图。

简单思想是幸福、快乐、潇洒的象征。他的空调机产业,将得到飞速的发展。你看,气温上升,空调机消费增长,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更多的COO温室效应更大,气温更高,空调机……“哼哼,奕凝的银行还来洽谈给我投资,用的着吗?她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我的存款。哎,这世界真无聊,什么事都能用点小钱了了,你说,还有什么价值有价值?…… 呀!我怎么就拒绝了奕凝的投资呢?真笨!简单至极~~~啊,还好,阿茜也想来投资……她俩看上去都不错,啊啊……啊……确实不错!”气温升高,服装市场萎缩,阿茜的服装印染公司日渐衰落,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是当务之急,根据一个咨询公司的计划,今天给简单思想去了一个电话,江湖险恶,谨慎而行。

西风瘦马超然于世,这世界,和他自己,富也罢穷也罢,醒也罢醉也罢,兴也罢衰也罢,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卷。“随别人怎的操心,我都会欣赏”。

政治家们受到选民的压力,为了崇高自己的形象、掩饰官僚陋弊,要干点重要的事情。

限制COO的排放,是唯一出路,这就要影响生活水平和商业竞争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难以比拟。

这群人极度自私,互不信任、勾心斗角,都希望限制别人,放纵自己。

不过潮流所至,尽管缓慢,却不可阻挡。

成立联合国气候组织,制订主要目标:将38个富裕家庭的COO排放量限制在1990年以前的水平上。

92年在巴西先搞了“里约”,97年又是《京都议定书》。按计划,到今年,该是签署协定的时候了。

这时候,小不死退出了,露出了他的真面目。面对无耻之徒,人们群情激愤,掷以鸡蛋、西红柿,焚其偶像,骂声震天,他却岿然不动。

小不死是个超级富翁,COO排量占全球总排量的25%,他有一辆豪车,有一百多个轮胎,上面有游泳池、桑拿馆、宠物厨房、TMD,正准备安装NMD。他坚信,他的后代比别人的后代更富裕,数十倍百倍的富裕,比应付什么样的气候更重要。为此,他的公司必须充分的毫不迟疑的利用所有的资源。公司要求职员具备的企业文化,就有视星球为公司的星球、星球资源为公司的资源,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字段。小不死为富不仁、愈变狂妄,我行我素、淫威四海,要求别人符合“小不死利益”,归顺“小不死价值观”,至今掂得新辞:单边主义。

小不死来不来没关系,正想让他爬上现实及历史的耻辱柱,擦亮人们的双眼,安排他倒霉的那一天。

但是,除了小不死而外,还有一个无赖,就是膏药。

膏药是世界第二富翁,也是小不死的忠实走狗。膏药祖上靠杀人越货起家,最近又为垃圾神社及嚼髁书事件显露的豺狼本性而和邻里关系极为紧张,常靠小不死撑腰。小不死退出,膏药恐其寂寞,并且为表忠心,也高声嚷退。不过,膏药虽然心仪丑陋,智商却还高。思来想去,自己这些年来虽然事业有成,富甲一方,且一路红包,但从没被人当人看,在公共场合地位低下,面子还不如那板儿爷龙儿,别人喳呼喳呼就能办成的事,我却要陪了茅台还花大钱,再为此事开罪众人,岂不是作茧自缚?再说那小不死,还不是因为我对他有利用价值,一但……我不就成了孤家寡人。小不死是天下第一无赖,今年就宣布要退出好几个条约,一达到目的,就翻脸不认人,“小不死利益”至高无上,这种人,决不能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于是膏药声称:《京都议定书》极不合理(尽管该书是在膏药的领地并有膏药参与拟订),不做大幅度修改,他也退出。

《京都议定书》不是宣传资料,第一、二排放大户的退出,将使《京都议定书》失去物理意义,这世界,少不了与魔鬼对话,为了瓦解反动阵营,挽救《京都议定书》,膏药的要求被列入议程。

在花生的波恩饭店,经过数十小时围绕膏药的谈判,大幅度修改了《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惩罚和核查等等数十个条例,最后,敲定了《波恩气候协议》。186个家庭签署了该协议,协议规定,当各家家法承认《波恩气候协议》的家庭群的COO排量超过总排量的55%的时候,这个时间大概在2002年,该协议就立即生效。

石匠极品飞车Ⅲ支持《波恩气候协议》,他的COO排放指标虽然大不够用,但可凭借其丰富的广告收益,向小蚪蝌、足球之夜等购买COO排放指标,他也愿意通过培植森林,获得部分排放指标。极品飞车Ⅲ曾以琢碑造墓营生,是一项建造数百个“三北防护林工程”纪念碑的合同让他挤身于百万富翁的行列。从马车到飞车,他没用多少时日,因此成了富民政策的宣传资料。

小蚪蝌很高兴,她可以出售自己用不完的排放指标,获得收益,最近中国电信的帐单让她喘不过气来,不过,对中国电信的愤怒所造成的精神损失,还难以弥补。

江河支持《波恩气候协议》,协议规定富裕家庭每年提供5亿美圆用于贫穷家庭以适应气候和减排技术改造,部分钱最终要过江河之手,然后,他知道怎样对付那些狗官:在公路边植点树,再将通向荒漠的公路阻断,再给予生活上最完美的安排,让他们回去,给我个大奖都不成问题。至于进入自己腰包的资金,他保证用于无烟工业的投资。

富裕家庭将向穷人领地转移高能耗产业,关闭本土的铝、磷、建材等工厂,这样又阔展了谢痢停的贵州铝厂和未XX的磷业公司的业务空间。当然,这些都是血汗营生,受人尊敬的是土地局的gzexplor,他等待着大规模的土地交易,准确的说是这些交易的无纸部分。

深蓝的工作异常忙碌,BAOAN公司要破译密码,咨询公司要预测股价,膏药要预报地震,gzexplor要寻找石油,搅的他头昏脑涨。一篇关于《波恩气候协议》的《亚特兰麻将报》让他有了片刻轻松。他的机器虽然击败了卡斯帕洛夫,但要满足对温室效应的运算还差好几个数量级,重要的是国际气候组织有足够的科研经费,等到他的量子计算机开发成功,不愁他们不要。

蝗虫支持《波恩气候协议》,他的清洁动力公司将是直接受益者。他的公司过去虽然效益不佳,但给他带来了大量的选票,当上议员,就有了军火商的巨额补贴。保持环保形象,就有了经济保障。

运河、铁锁等穷户虽然不在限排之列,但他们有义务定期上报COO排放水平和节能计划。他们仍然对温室效应的责任阶层----富裕家庭拒绝赔偿耿耿于怀。

痞子仇恨这个协议,该协议将严重影响他的收入,他和小不死也一个鼻孔出气,小不死曾帮他摆平了与别人的财产争执,当然,几百亿美圆的军费由痞子承担,痞子也成了小不死公司的一大主顾,他们因此成了世界上最牢固的联盟之一。

痞子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看上的东西转眼要做的事就是买下,没有他,就没有索斯比迫卖行。尽管波恩饭店不够奢华,但现在却是向那些先生们证明他的能力的好地方,要让《波恩气候协议》打上他的烙印!他在考虑怎样对付花生,叫他老老实实的开个价,转让他的饭店。他找来了和花生势不两立的violets,violets又带来了花生的全部资料。

花生曾经主持一个寺院,因疏于修炼,且眉奸眼诈,致香火渐衰,但最终遗弃,却是因为风紧施与的一笔巨额善款。花生持之,谢过菩萨,重蹈红尘。

风紧曾是管理防风治沙专款的官员,在一次沙尘暴中,一辆卡车和他与他的家人乘坐的奔驰车相撞,只有他活了下来。最后,他住进了花生遗弃的寺院。

…………………………

这就是本月在德国签署的《波恩气候协议》

 

2001.07于地平线论坛


 

 

围    城

偶然在公共车上听到贵阳围棋节的主题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聪明才智启发了我的才智聪明……”

曲调干涩,歌词……,我就不用说了,再有2001盘假棋赛,多少亿假合同陪衬,可以看出,弘扬民族文化的贵阳围棋节的组织者,拥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

即使叫DEMILAYOUCEE 来干也不至于此,更不用说地平线上小丫之列的三教九流了。

没有精神内涵,只图招摇,又附风雅,其结果只有献丑而已。

如此形象工程消耗的资源,如果由它的真正主人支配,应该有很多利于形象的用途。

地平线如今也有了些资源,主要是隐形资源,想来不会再有很多人附和大部分形象工程的提议了吧。滥用资源、组织者身心劳顿、参加者难得开心、干巴巴的制造、没有收成,是这类活动的特点。

——————

地平线文化片段

曾有一地平线朋友,应邀来到地平线播放他在稻城拍的经过精心整理的幻灯片,结果现场极为闹杂,让他无法讲解,也无人喝彩。后来,他再也没来过地平线。

还有一个给地平线送来一首长诗,又被束之高阁。

另外,还有一只“地平线之歌”……

这些人可能都受到伤害。

在贵阳喷水池将建的雕塑,题为“四方汇聚”,应该是中心的意思,这种精神古董,在地平线没有生长过。

地平线很难在某个文化种类上表现出蒙昧状态或一致性,很难有什么新鲜事能引起轰动,很难让许多人保持接受某种文化灌输的耐心(比如组织学唱“地平线之歌”)。

难得“肃然起敬”,更别指望获得广泛崇拜。

精神平等的习惯,以及——

越来越宽的视野

越来越少的偶像

越来越完整的自我

这就是地平线的生命力所在。

2001.00于地平线论坛


 

 

 

倒霉的蛋白质

蛋白质和小月是同乡

临近春节前的一天,小月来报:蛋白质回家,要路过贵阳,提议带至地平线与大家认识

曾看过蛋白质的资料,知其非等闲之辈,即决定将欠小月等人的一顿饭用于欢迎蛋白质的晚餐会。一颗骨头又多哄一条狗,也是好事

后来因蛋白质乘座的航班到的太晚,大家饿不过,只得举行了等待蛋白质晚餐会

席间,小月嚷到:蛋白质嘴忒臭,要火山好生对付。火山欣然领命:搞定这等草寇,小事一桩。再一番摇头摆尾:臭虫今夜又蹁跹,何似在人间。众人皆言:那是、那是,还有谁的嘴能比臭名昭著火山更臭呢

小月继又语惊四座:今晚,我要叫蛋白质请我们吃夜宵。皆大欢喜,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小月也会干出一件有点面子的事情,伟大光荣,来自深圳的扶贫资金,总算有了合适的用途

左等右等,约十一点半,蛋白质和他的旅伴出现在达德书院的院子里。这时我们才知,他和小月虽一见如故,却也是第一次谋面,想来要调动扶贫资金还不甚合适,只得小失所望。

蛋白质背了一个很重的登山包,提着一个电脑主机,身着红黑冲锋衣,衬衣衣领已油黑,带吊线眼镜,体形消瘦,表情儒雅,直到我们要他使用毕及(节)话的时候,他才舒展开来。

和蛋白质大部分聊的都是些俗务,记不起怎样问到他的收入状态,他正言道:女人不问年龄,男人不问收入。

大家聊了他与深圳的红磨房(驴坛)、毕节的肉饼、他的gps机、他的探险用手机、他在等待高考入学的时候和他的自行车、他走过的地方……

我们又移到烧烤店,他开始吃生牛肉,并讲述生牛肉与他在西藏的日子。

蛋白质是个业余探险旅行狂人,他的自行车独闯新藏线,就是在没有使命的时候与死神较量,我问他怎样过夜,他说:不能睡觉。后来听到他遇难的消息,我首先想到的是在这种地方。

探险、或者是走进自然,已非其喜爱,而是他的需要,他最讨厌那些以此作秀人等

  其实,我对于蛋白质,还是乏可呈

当我们扎营的时候,会记起蛋白质的遭遇,不会再犯蛋白质的错误

这是蛋白质的贡献

   

每年都有几庄山难,等待着几个倒霉人

不过对于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群体

这个比例微乎其微

还绝对不值得大呼小叫

 

我们属于一个缺乏冒险精神的民族

常常为了过高的个人安全性

可以忍受丑恶

可以放弃快乐

放弃人权

放弃尊严

也许

也许

也许

这类事件的数量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指示剂

 

蛋白质如显灵

肯定是一付倒霉相

没有悲哀

2002.06于地平线论坛

 


 

 

一 个 阴 谋

狗狗秋愁正隆,接到阿明戈电话:明天参加暴走队。狗狗听罢,煞是欢欣,又可以出去溜达了。

狗狗甚至还有点帅,所以会旗被插在狗背上。走了一天,又被领队几顿臭骂,已是身心疲惫。过一段铁路的时候,便在钢轨上坐下歇气。服了一片戒毒宝,脑袋里开始演义报复领队的程序,便迷糊起来,汽笛声也没听到。火车停下的同时,狗狗也醒了,屁滚尿流的下了路基。火车也未滞留,立即启动,开过狗狗时,机车上泼下一缸残茶、一阵豪叫:“你也配扛地平线的旗帜,丢老子的脸!”狗狗盯着一个个铁轱辘碾过他坐过的地方,口衔茶渣,等待顿悟。

急刹车让澜矸迷迷糊糊中撞在卫生间的护把上。这一下撞地不轻,可能殃及小命。车长要求他在前方车站下车救治。

澜矸在病床上躺了几天,伤已初愈。这地方叫贵阳,还不错。虽然满街油烟,但比家乡兰州的滚滚黄沙好多了,还和一个来自贵州柴油机厂的病友很是投缘,最高兴的还是病友的女儿来送饭的时候。

澜矸工作勤奋努力,领导喜爱,回到兰州不久就被提拔为冻土所青藏铁路与冻土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室要在青藏线上不同高程建立多个实验站,每个实验站需要一套柴油发电机组,为此澜矸亲自出马又来了一趟贵阳,前病友的家也成了他的机组考察办公室。

后来,澜矸接到国家海洋局南极办公室的咨询电话,他就一连说了18次“贵州柴油机厂”。

再后来,贵州柴油机厂制造的4套100kw柴油发电机组被装上了“雪龙号”,该厂的阿明戈作为机组的贴身丫鬟之一,也登上了“雪龙号”。

今天,是阿明戈第二次踏上南极之路,两个月内将在长城站发回“南极的地平线”图片,届时地平线登山探险协会理事会将决定是否以盗窃罪起诉这厮,这厮盗去了会旗及会员证。

2002.11.12于地平线论坛

 

 后记—— 南极之路:

南极的地平线 图籍(阿明戈摄于2003.01):         hch48.JPG (186752 字节)

 

 

 

 

务茂德社区评估报告

2004.03

一. 评估目的

1.乐施会项目及其承载的理念在社区实施的效果。

2.找出发展的障碍。

3.协助社区重新清理发展思路。

 

二. 社区状况及印象

务茂德是个小社区,全是苗族。有22户60余人,老年人比例大。社区外观几年来没什么变化。大部分人家生活仍然困苦,以玉米为主食,居室简陋、脏乱。许多人家都挂着肉条,显示生活质量略有提高。去年CDF使用量3800元,平均每户180元。村民发展意识淡薄。

有三家正在建造新房,是政府的茅房改造项目。每户得到资助3000元。几乎全村的人都在帮忙。其中一户是用空心砖的,两户仍是土墙。

村民喜欢在文化室的院子里歌舞,有两部手风琴和两架鼓伴奏,15人的舞队,舞姿整齐流畅,歌声清澈动人。这是村民追求快乐的主要活动和表现。

 

三. 社区与社区组织

务茂德社区组织由妇女小组领导。务茂德妇女小组是项目区成立最早的担当社区发展及管理责任的妇女小组。她们的成就曾对项目区的社会性别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鼓舞,成为其他社区的榜样。她们带领社区完成了造桥、加工房、文化室、电网改造、田间马车路等项目活动,其中,加工房的房舍是她们自行决定每户集资47元建造完成的。去年她们去乡政府要求配置文化室的电视机,因户社区数达不到规定的数量而未得,表现出主动争取外部资源的意识。至今,妇女小组仍受村民拥护。

妇女小组对项目的依赖较大。她们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争取项目,她们可能感受到这是村民对她们的拥护的重要条件。她们的功能和权威,以及对公共资源的组织和调配能力和社区管理能力,特别是在一个公共事物稀疏、利益交织平淡的小型社区,可能因长期没有新的项目活动而消弱和退化。比如,将加工房前水泥坝子边缘的坍塌需几包水泥修复的工作也被村民作为了向乐施会争取帮助的项目。然而我们想望的是一个能摆脱对项目的依赖能担负起社区发展和管理责任的社区组织,离这个目标,可能还有较大的距离,但这个距离也许并非谁的过错,而是社区内在动力的现实表现,或者是我们的指标不够现实。

妇女小组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显得软弱或麻木。比如社区电费的收取,由村小组长负责。长期以来,电费都在每度1.1~1.2元之间,计、收费程序极不严肃和透明,村民普遍反应强烈。而在没有社区组织的分水岭苗族村,电费包括给电管员每度0.05元的补贴,也只有每度0.75元左右。在这个问题上社区主任的丈夫龙学坤公开为其辩护,他也应邀参与过电费的计算,显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这种电费水平,我们认为是不要指望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的。在评估过程中,我们也没有直接的干预此事,我们只是提供了分水岭的费率和电管站的收费标准,使事情进一步的公开化,再期待社区组织的回应。

龙学坤担任过村委会主任,现任村委会农技员。他也算是社区的风云人物。他有极强的领导欲,在各种会议上都要做长时间的居高临下式的发言(以至于有一次我们不得不请他回避),缺乏对社区组织应有的尊重。他可能会成为社区组织正常运作的障碍,这之类的障碍的来源多了,会让社区组织变得仅仅是一个象征。

村小组长叫杨兴权,是个23岁的初中生,是接替他父亲的职位,他父亲两年前因家庭纠纷自杀身亡,母亲已改嫁。妇女小组的会议都邀请他参加。他处世低调,话少,不显强势,也不虚伪客套,感觉很好接近。但他也适时的行使着与他的地位相应的责任,比如在村民会议上,只有他正面提出了对加工房管理员的批评。在对他访谈的时候,当他说到他们村与乐施会的关系时,他用了“控制”这个字眼,意喻村小组长的空间和责任是很有限的。据村民的看法,他不会和社区组织发生矛盾,但也不会积极配合。

去年还有一个自杀的,是村民张汝荣的妻子。他们是再婚。张汝荣酒后与她发生冲突,她继而出走。她先后去了前夫家(前夫已亡,遗两子)和娘家,都不被接纳,便回到务茂德的家里上吊身亡。后来她的几个兄弟来到戊茂德,牵走了一头牛,并说她自杀过几次了,早晚会死的。其实他们更象是在为自己开脱,因为他们也是有“贡献”的。这个事件从妇女小组的口里说出来,就象是别人家的私事,不认为有社区责任并引发相应的思考,显示她们对于她们的重要使命——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责任意识淡薄。

 

四. 加工房

加工房是社区村民意见较大的地方。加工员叫张荣学,是妇女小组出纳员张继芬的父亲。加工房建于1997年4月,每年向社区交纳70元的费用,加工费比其它地方便宜1~2元/100kg,村民也省去了到远处加工的辛劳。社区规定机器的维修费用一次超出150元的,超出部分由社区负责集资解决,这种情况出现过一次,超出了100元。加工房的问题是没有持续性,其折旧没有留存。如果以后需要靠集资更换机器,将可能会吞没村民过去从中获得的利益,并且利益的分配是不均匀的,而集资却是均匀的。但村民很看重这份集体财产的固体化,在试探是否愿意将机器出买给个人经营时,都表示不同意。而在问到加工员的时候,他说这套机器的残值还有3000元(我们认为已超出了其真实价值),他愿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由于没有有力的竞争者,这个意愿可能不具有可重复性)。我们设想,社区增加了3000元的积累,还可以收取房屋的使用费,再不用操心维修和更新,因有邻村倘普利(很近的距离)和芹菜塘的竞争,加工价格也不会有明显的上涨,加工服务也会更加周到,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结果。这两种方式之间的空间,可能加工员有把握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充分挖掘设备和市场潜力来覆盖,因为现在村民不乐意让他到外村流动承揽加工业务。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加工员是不会糊涂的。

加工费由社区组织与加工员协商制订,应属政策性价格。但拥有马车的人家都已去芹菜塘加工粮食(那边是电力的,稍便宜),有些人家还在使用石磨,说明加工费已基本和市场性价格一致。

加工房目前管理不善,太多的杂物,堆放脏乱,聚料袋破旧;柴油机的油杯(燃油过滤器)已坏,燃油被直接导入发动机。村民反映加工质量不稳定,因为加工员嗜酒;物料泄漏量大,房门常不上锁,鸡狗常光顾,卫生状况太差,但加工员对此却置若罔闻,可能是因为没有技术上的竞争者。村民也公认加工员有一个优点,就是随叫随到。

 

五.CDF和社区积累

CDF帮助社区完成了玉米种植技术的进化,产量普遍提高了1~2倍。CDF的年利率为4%,去年的使用量很小。贷款没有联保小组,直接向CO提交申请。未贷或少贷的农户都说怕还不起。CO对风险高的借贷较为严厉,规定有能力还,真正用作生产垫本的才能贷,困难的少贷。还有老龄户多也是原因之一。今年的贷款申请大幅度上升,达15400元,平均每户700元,刚好等于乐施会将向三个社区移交CDF所有权的最初方案的每户配置数额,这里面肯定有必然联系。

生产垫本借贷的风险目前主要是假籽种的危害,许多农户都有这种遭遇。今年大部分农户都委托CO统一购买。CO准备使用助学基金的余款垫付。

社区积累现存余额1980元。建帐至今累积使用了250元。社区积累主要用于村民的应急贷款。月息4‰,当月还不收利息。社区积累的来源主要是CDF的利息收入和CDF逾期还贷的罚款收入(逾期额的20%,最低20元)。社区主流意识认为,积累是由贷款户创造的,贷款户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以至于过分公共的事物都不宜动用社区积累。比如文化室的电费也找不到来源,而是由龙学坤来主动承担,这可能也强化了龙学坤的社会地位。

社区要求CDF改为分两次归还,并将贷款时间向前移一点。她们已于3月2日收齐了前一期的贷款。

当社区提出希望得到一头种猪的时候,我们建议由某个农户靠借贷购买饲养,因为新项目的审批很不容易,而对一头集体所有的猪的管理比较困难。在此建议项目办考虑开列此类有公共效益的微企的单项中、长期贷款。

 

六.沼气池

乐施会资助了5户“三结合”式的沼气池。这里的沼气主要用于照明,气量丰富的时候可再用于炒菜。我们看到有三家没气,主要原因是这个季节牲畜的存栏量少及管理不善。也有人反应如果得到一半的资助,他愿意建造沼气池,而政府却正在推行这个项目。

 

七.村民大会

评估过程在社区进行了CO成员会议、村民分组讨论、村民大会,主要议题是回顾了已实施的各种项目,项目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社区组织的机制化建设,探索发展的方向,CO的任期和换届。我们着重针对社区的自我发展的动力、社会性别、社区管理中的问题、项目办的任务和征集对项目办的建议等表明了态度并提出了讨论。村民大会说话的人少,效果不佳。因评估要求做出一个半年及三年的发展规划,可以安排实施一些小额项目的建议,所以在村民大会上进行了需求排序。社区需求排序依次为:打砂机、制砖机,增加贷款,水管清丝机,文化室的视听设备,建卫生室,文化室的凳子,木桥改造,木质电杆改造,水泥路面。

 

八.关于评估计划的拟订及苗族社会的文化弱点的假设

这次评估计划的拟订主要根据禄劝苗族社会文化的弱点可能会成为苗族社区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个弱点就是封闭及其根源。

封闭的表现:1.几乎都是同族通婚、交往。2.姓氏集中,只有王、张、龙、杨、潘等五个姓氏。3.远出打工的很少,学生数量到了住校阶段就大幅度减少。

封闭的原因:1.语言。2.驻地偏僻。3.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差距。对外显现出的嗜酒、懒惰、不讲卫生、性情古怪。4.风俗习惯。5.其他民族的势利。6.对外交往中的恐惧或自卑。7. 族群数量只有约12000人,地域分布狭窄,各聚居区之间最大直线距离只有40km。

封闭的结果:1.生物学上的不利。2.缺乏勇气和探索、进取、冒险精神,不易接受新生事物。自我发展能力的增长缓慢。3.利用社会及信息资源的能力差。4.受了高等教育也难以走出家门。5.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其它民族。

基于这种认识,设计评估计划:1.对区域信息会聚点(村委会、学校等)进行信息提取,并了解他们对戊茂德的认识,不同民族的主要区别。2.对同区域其它村落和民族的信息的收集,用于比较,并了解他们对戊茂德的评价。通过环境映射形成外围评估。3.进入社区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结识社区村民,缩小与村民的距离,形成轻松的人际网络。4.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为参与式的参与资源,再进行PRA的操作,可大幅度的提高PRA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首先访问了书多村村委会付主任李佳学。话题有:“对乐施会项目和务茂德CO的新看法,他现在怎样界定村小组与管委会的关系,与过去有何不同,对CO的期望,他最关心的工作和个人事物,近期村里的新生事物,最近村里变化较大的有那些方面,村资源,村发展的优、劣势,有何发展计划和预期,民族关系和主要差别” 。他说书多村有405户、1800人。苗族是这个村的贫苦群体,民政救济都被他们安排在苗族村使用。这里民族关系和睦。他认为戊茂德CO作得很好,希望乐施会扩大在他们村的支持面。他认为乐施会应该与他们建立联系,让他们知道各个项目活动,他们好给予配合。近年来养殖业的发展很快,一年出栏十多头猪的农户大幅度的增长。还有70户加工铁核桃(包括他自己),好的收入3000,差的1000。

我们对铁核桃的加工产生了兴趣,此事另有报告阐述。

加工铁核桃的东村和西村位于戊茂德、芹菜塘、分水岭这几个苗族村的主要外出交通线上,他们的许多孩子也在这里的小学就读,铁核桃的加工也成为了他们许多同学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这个信息却没有被带进苗族村,尽管戊茂德也有人见过,包括龙学坤,他们不是说“没有想到”,就是“怕砍着手”,似乎彝、汉族人的手贱,而他们应该对此不消一顾。这个事物说明,苗族社会的封闭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倘普利是戊茂德的近邻,是一个彝族村。他们的人均土地和森林资源是戊茂德的数倍,所以在我们需要的方面缺乏可比性。在经济方面的联系,戊茂德的牲畜几乎都是由倘普利的人买去的,他们的庄稼收播的时候主要依靠戊茂德的劳动力。我们访问了一户人家,他们对戊茂德的人是比较友善的。他希望乐施会给戊茂德一台打砂机、一部电话,“让他们找点钱”也方便倘普利的人。当谈到戊茂德的贫困时,他说他们不会长远计划,来倘普利打完工再回去种自己的地,已过了好季节。他说出几个人的名字,说他们太懒,不事生产。兴趣都在山林里的野鸡、野兔和蜂包(蜂巢)上。我们去到戊茂德的田地上,也看到他说的其中一个人家的麦子,还不及别人家的一半高,可能已不会有收成。我们在村民大会上讨论这事的时候,就有人奚落着说,那些人将麦子撒下去,就把庄稼交给了老婆,自己只会喝酒打野味。至于到倘普利打工,他们都否认先种倘普利的,而是先种自己的。

我们认为,除了劳力不足及伤病以外,懒惰也是极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九.关于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下一代是苗族社区根本摆脱困境的唯一希望。我们访问了一个村小学教师。这个小学有25%的学生是苗族子弟。教师说苗族学生老实、听话、怕事,因为语言的关系,他们都喜欢和本民族的孩子一起玩。这几年有乐施会的资助,他们的经济状况改善了许多。他们的成绩都还可以。伙食费是一顿1.2元,一天两顿。教师否认了他们有什么心理上的困境,却又说扶持他们(苗族)会越扶越懒。当我需要找一个分水岭的孩子带去我给那里的人拍的照片,问到一群正在打篮球的孩子谁是分水岭的人的时候,他们脱口而出:“分水岭的是苗族”,好象认为我找错了人。最后有人到寝室里把他们叫了出来,他们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这里的弱势群体。

苗族学生,特别是女孩,一过了四年级就大量退学(其中有CO主任杨贵英的女儿、出纳张继芬的堂妹、副主任王美英的两个女儿和另外两个),有一个成绩名列班上第七名的男孩,交了学费都不愿意再去。他们都说孤独。这其中可能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还需要深究。如果他们有一部自行车,不需再住校,也许能改变一下他们的处境。
社区教育基金每学期无偿资助5个学生,高中的两百,小学的70~90,轮流享受。基金初始额度是5000元,现有余额3520元。

 

十.关于科技

尽管近年来玉米单产大幅度提高,但也只有汉族村的一半。这里面除了地理和投入力度的区别以外,可能还有技术原因。村民都说龙学坤家的庄稼长得好,但他们没有营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场合。

 

十一.社区管理的透明度

社区财务管理的公开性全靠口头宣读进行,这种方式的效用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要求会计提供助学金的发放数据的时候,是出纳取来了帐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报上数据,显示帐目不甚清晰。我们第二次到社区时,带去了用A4纸打印的《戊茂德社区会计帐目公告页》和《戊茂德社区电费征收公告页》,建议她们和帐本一模一样的定期填写,并贴在文化室的墙上。由此想到文化室应该有一个公告栏。许多社区的帐务公告都用大纸毛笔填写,戏称糊墙纸,其实上面都只有帐目概要,没有明细,不具有完全公告及群众评审价值。仅是填写帐务明细公告页的过程,就具有对财务人员足够的约束力。

 

十二.又进社区

第二次进社区,目的是请铁核桃的加工户到社区指导核桃加工技术、补充访谈户数、与CO讨论社区深层问题和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这次到社区得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CO已经顺利换届,社区也选出了新的三人电管小组,显示了社区组织的活力。原电管员村小组长也在小组内,负责线路的检查。

原社区副主任因选票名列第五而落选,但新选上的妇女因为不识字,不愿意干。经过依次长时间的说服,原副主任同意复任,妇女小组为此喜形于色。

铁核桃加工的技术培训进行的很顺利,我们首先宣讲了其经济意义,有一半的人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也有望一眼就离开的,也有始终不亲自动手尝试的。在CO会议上,我们指出,这么好的路子不去尝试,不去闯荡,只等送项目,这是CO的失败,也是 乐施会的失败。

 

十三.建议

1. 尽快移交CDF的所有权,以壮CO气势,扶社区信心。

2. 促进消除教育障碍,项目办设置教育专项工作,专人负责。

3. 进一步与CO探讨发展方向。

4. 所有项目都应考虑到促进社区对外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比如添置一套电视设备(其中,他们可以用VCD学习科技知识),鼓励经商、微企和外出打工等。

5. 如有新的机器设备项目,对其运作,应该意识到,没有效率,也不会有公平。

 

十四.说明

1. 本报告非宣传材料,所以着重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该社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或参考。比如,作为内部文件,完全没有必要将“节能灶不会烧着裙子”再重复一遍。

2. 本次评估的社区参与还不完整,我们也没有形成一个提交社区的成熟的建议。报告里有诸多臆测,仅供参考。

3. 相关图片资料:http://yangbo.gydpx.org/yn/lq/wmd.htm


2004.03.21 于乐施会禄劝项目办公室

 


 

助学会的章程及其它

一个协会的章程,就是确定协会宗旨和保障民主与效率。

民主不仅仅是个标签,也不因为有多少好处或坏处,而是由“协会”这两个字决定的,就是每一个会员都拥有等量的权利和义务。

而效率,就需要将分散的权利相对集中,并通过章程规定的授权程序,在已确定的时间段以内,交由立法(比如理事会)、执行(比如会长或秘书长)、监督或仲裁机构、人员行使。

授权程序的逆向就是责任体系。

授权以后,会员的言论,就进入舆论体系。舆论,表现出的压力或智慧,由于处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对于决策机构来说,是一个参考因素。

一个系统的运行规则,需要处于不同层次的许多文件来表诉。其中,章程居于最高层,必须由最高权力机构制订或修订,是能够适应长时期运行环境的变化的,是不能轻易变动的。而较低层次的文件,需要适应环境或自身的变化,或者需要专业知识或经验,可由较低层次的权力机构制订,比如部门管理条例、会员管理条例、募捐捐助管理条例等。所以,章程应只涉及原则性问题。

9.17会议,效果很差,继而有言:“这样讨论下去是不会有结果的,下次我们就来表决,该做什么就去做。”这又是一个问题,谁有表决权?我有表决权吗?我又为什么有或者没有?如果我带几个人来,他们有表决权吗?如果我有表决权,我又因故不能到会,我又能通过其它方式行使表决权吗?有表决权就是会员吗?不是会员表决通过的章程有效吗?这个问题就是协会主体的问题,必须先有会员,形成协会主体,才能制订章程。

会员又怎么产生呢,又需要有一个由发起人招集成立的筹委会,拟订协会筹备程序(面对任何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事物,必须先有规则,包括会议制度)、确定协会的初始宗旨和任务、入会标准、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招收会员。

协会必须确定第一责任人。权力和责任不能错位。不承担责任的人行使与该责任相应的权力,是有害的。

协会的注册,因审查机关的原因,在时间上是不能确定的。但鉴于这个协会的性质,敏感度较低,协会的成立不要受其限制,主要区别仅仅是一个合法帐户而已。

将要成立的协会,须确定一个永久性的徽号、徽标和域名,是这个组织的性质、信誉、能量、文化的载体,相似于“品牌”,就象其他组织是磨房、极光、旗云、等高线一样。现在用的是e友,是否具有上述功能,应该认真评估。

关于组织文化(相似于企业文化)。公益性NGO,有一种NGO文化,也是各NGO需要具备的。这种文化不易简单阐述,主要是一种感觉,一种风格,表现为开放、坦诚、直接、平等、简约、计划性、人文关怀等,通过工作和生活细节展现出来,并成为对NGO组织能力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一个从事环保活动的NGO的工作者,在自己的办公室都使用一次性水杯,那么你对于他的工作成绩,就不能往好处想。我们也都可以狭义的通过一个NGO的文化表象,评价其为一流、二流、三流。当然,如果连捐款帐目都没有的,就不入流了。对于协会,文化透视法也同样适用,比如,烧考烟酒鬼(一网名),就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

我们都来自一个堕落的群体(个人观点),参加公益活动,不宜轻易的使用高尚、爱心等标签,这会显得浅薄,并容易在乡村活动中表现出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所需要的,能够表现的,仅仅是人性。

协会人员对捐助者或者有贡献者,可以鼓励、表扬、赞美、伟大、光荣、三呼万岁,但不适合道谢。代表谁致谢?代表自己?代表协会?他们可不是为了你或协会呀,他们都是为了那些孩子们。并且,这形成了一种不好的主客关系,他们也应该是协会的一员,他们也有权力对协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更在乎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另外,具有文化的敏感性,在协会的工作中,是有价值的。在这个社会,失学、贫穷,并非因为资源匮乏,而是源于不公平。这次捐助的学费是7万多元,这相对于息烽半年度的流动的公共资源,是无比渺小的。当然,协会不是要去解决公平问题,但需要认识到其文化的和社会的根源。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比如,是支持贫困儿童读经,还是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勇敢、抗争、平等的精神和意识,两种在某些领域作用相反的项目,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协会也应该具备人文多样性。老的、少的,俗的、雅的,爱喝的、不爱喝的,忧患型的、乐观型的,严肃的、随意的,都能适应,形成多群体、多中心,这样才能壮大操作群体。不要让许多有热情有能力的人感觉到这又是“别人的城市”。

2004.09.20 于助学会论坛

 

 

 


 

在贵州发展论坛

——因在贵州发展论坛的网络平台上调侃该坛:“论坛开业以来,坚决相应国安局的伟大号召,与时俱进,继往开来,逐步让所有草根都一个不剩的去功能化”,被要求解释,遂附之——

今天参加不了发展论坛的会,就在这里唧唧歪歪吧。

该说啥,不该说啥?也是,不说比较好,比如我就听不到在几个渠道里有人说点啥。

我不想承担阻碍发展论坛的责任,好在面对具有庞大的人力物力的这个坛坛,我也还没得这个的能力,别人也不会当回事,因为我说的不是他们关心的。另外即使伤害了坛坛,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可惜,也不会替谁惋惜。

我为什么非要去调查研究再来保证说点什么会滴水不漏呢?为什么要必须正确呢?

好在这个坛坛也过了应有保护期,不成熟,不经风,也就是它自己的问题了,怪不了谁。

我就是这么不厚道,看不到别人的努力,看不到坛坛的亮点。不过也不能怪我,在坛坛的公开窗口里面,比如网站,确实如此,甚至找不出一张好些的照片。从这一点看,坛坛初始的一个重要目标(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目标),与社会的连接,是不成功的。

其实很久没有听到发展论坛的消息了,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只因一点瓜葛,又来了。

不过我们可以假设返回到一年前。

那时和一个人聊起发展论坛时,我就说,坛坛好像是国安局办的一样,当然这是个比喻,因为感觉到,从开始筹备-成立-迄今为止,“推行”诵经化,鸡毛化,催眠化就没有改变,靠的近的草根以前的阵地上都没人了,都扫鸡毛去了,发展空谈了还不够,还要黔灵空谈。也许坛坛有一个我们能赞同的“核心价值”,不过越来越远了。

有个人说过一句话:所有人治的辉煌,都将瞬间化为粪土。

这句话好像不适用于发展论坛,因为,发展论坛就没有丁点辉煌,好像也依靠一堆条例在管理,问题只是,制订这些条例的人得到的是谁的授权。

不是说必须谁授权,这里只是从逻辑上确定谁在拥有发展论坛。

谁授权,就谁拥有,坛坛就对谁负责,为谁服务。

张三授权,李四拥有,为李四服务,那是天朝的流氓逻辑。

究竟谁拥有发展论坛,谁说得清楚?乐施会的?某个人的?估计他们都会不答应。那么怎么会有人授权呢?

扫扫坛坛的一地鸡毛,也还能看到“公民社会”的字节,如果在自留地里都不能实现其核心价值,那就只能去奉献于公冥社会了。

如果说这些结果都是因为那些“拥有者”参与不够,那么搞了两三年,还是这副境况,还有价值~~~~

当然,最后还可以上三聚氰胺预案。

 2008.09.27 于贵州发展论坛网络平台
 


杨波图文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