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图文集——村庄——惠水

简若村的公路

2006.08.12-13


  惠水县打引乡的简若没有公路,走到有公路的地方需要一个多小时,与简若相临的牛路村和当郎村同样如此。修一条公路,是3个村90多户村民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
  2006年8月,浙籍人士叶理火先生捐助6万元,用于筑路爆破费用 。至此,由村民义务投工的简若公路终于开工了。
  公路总长约6km,将穿过简若连接到临县罗甸的公路,也将是打引乡与外界的第二个通道。


一。工地

 村民10户组成一个小组,共有9个小组

没有足够的钢钎,用木棒代替

收工的村民

临村代工的小伙  三个村每户需出1个劳动力,外出打工又不便回来的,就请人代工,工价是每天30元

上工


   二. 回到家乡参加修建公路的人们  他们多数在广东做工


三. 拟订协议

由资助方代表与工程管理小组拟订


   四. 签定协议

资助方代理人,贵州人公益网代表签字

组长签字

组员签字  这是牛路村民组的村小组长

这是当郎村民组的村小组长

这是简若村民组的村小组长

小组协调员,负责协调乡政府购买炸药的白乡长

不会写字,就摁手印

移交第一笔捐款-打炮眼部分

移交第一笔捐款-购买炸药部分


   五. 其它

去年完工的通往简若和当郎的电路  由于线路较长,损耗太大,所以电压底、电费高,最近的电费是1.5元/kwh

卷纬纱

建华小学修建篮球场的集资榜

涟江


附:

惠水县打引乡打永村简若组需求评估调研报告 2006.01.06

张梅珠整理


目录: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内容、方法与过程
三、需求评估结果及简单分析
四、附录
 (一)、社区基本情况
 (二)、入户访谈资料
  (三)、实习活动经费收支表
 (四)、社区需求评估工具小培训(大纲)

调研小组成员
         陈广源:贵阳市园林绿化局
         张梅珠:贵州省妇女能力建设与发展促进会
          王世瑞:贵州人公益网
            张小林:省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徐李巧:贵州蒲公英助学会
               杨  波:PCD贵州项目办
2006年1月6-7日
 


一、 调研背景

贵州PRA网农村发展小组2005年以小组成员能力建设为主的社区小项目活动,由PRA网出资4000多元作为会员实习活动款,PCD出资7500多元作为社区项目款, 预计两个月内在一个自然村做一个小项目(公共物品供给或其他),要求有村民用参与式的方法自主决定项目活动并成立一个小组自主管理(在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中都坚持由村民自主决策、设计和管理)。


二、调研内容、方法与过程

1、调研内容与方法:通过用关键人物访谈(社区管理者、知情人)、入户访谈、社区资源图、大事记等方法了解:a社区及农户基本情况;b、农户真正需求,并初步确定项目活动方案及简单分析项目活动可行性等。

2、调研过程:
1月5日晚,项目组成员在PRA办公室,简单了解项目活动及项目点基本情况,随后对需求评估中可能用到的工具作了简单培训,最后,初步确定了周末的行动方案。

1月6日下午7:30从贵阳出发去项目点——黔南州惠水县打引乡;晚上十一点左右到达乡政府后,即向乡武装部罗部长说明来意,简单了解社区情况,并就此次活动的选点问题等征求其意见。

1月7日上午,由牛路组组长带路,步行一个半小时后到达简若组,与组长罗老良等人了解组内基本情况后,项目组成员分成两队,全面走访简若组村民,了解农户家庭情况及村民需求。下午4时许,入户访谈基本结束,与简若及牛路组组长简单交流达成初步意见后,项目组成员返回乡政府,再次与乡领导座谈——交流此次调研的初步结果和意向,指出此次项目的运作方式和要求,并希望乡政府配合搞好购买炸药雷管的事项,建立联系方式,多方式多渠道帮助村民修路等事宜。晚上8时许左右,项目组成员从打引乡启程返筑。

3、调研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主要有——
 —语言及理解能力偏差(苗族,文化水平低,识字率低,双方理解均有一定偏差)
 —一户村民家当天早晨刚有长者去世,不少男户主过去帮忙;
 —不少劳动力出外打工尚未回村;
 —简若组组长新上任不久,还不是很了解情况。


三、需求评估结果及简单分析

1、选点结果:打永村简若组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较集中居住,38户村民,保证受益面;2)、贫困,简若组偏处一隅,交通极度不便,人均耕地1分左右,绝大部分农户每年四五月份便缺粮,不少农户需外借高利贷买粮等;3)、干群较和谐;4)组内已筹集2900元准备修路(虽然,后来才了解到,这2900元是修水窖后的剩余款项。

2、项目资助活动初步确定:修路(打永小学-牛路组-简若组-罗甸断头路)

项目组成员经过广泛接触村民,了解社区、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及真正需求,发现简若组村民普遍赞成修路,认为修路是大家都关心的事,直接干系村民全方位的生活生计,组员们都纷纷表示愿意为此出力。

但是,项目组成员也了解到这一项目的实施也存在不少困难(详见表:需求评估分析:简若组修路方案):首先是经费。尽管目前已有2900元的“集资款”(2005年组内修水窖剩余款项 )用于买炸药、炮引等,尽努力还能集资5000元左右,但由于当地地形较复杂,路程又长,更主要的是,寨民们生活拮据,不少家庭还有外借高利贷买粮的情况;因此,经费筹集不容乐观。其次是项目管理问题。由于社区能人少、社区人员文化水平低、几乎没有人能记账(组内识字的人本寥寥无几,稍有些本事的有多外出了,据说目前组内能做账的只有罗小伟一人,组长和其他村内村民均不怎么识字),对于将来项目的管理及运作方式难以令项目组成员放心。此外,简若组尚未确定在两个修路方案中到底选择哪一个。

因此,经全面深入考虑,并与社区相关管理者交换意见后,项目组初步决定:如果村民最后决定修路,在两个方案中选定一个后,项目组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村民们达成自己的心愿,即每一公里补助1000-1500元,条件是:1)、由村民先用集资款修路,每修好一公里由项目组补助1000-1500元(具体数额以正式文件为准);2)、项目款由社区管理小组自主民主管理,定期向村民公开、无异议;3)、保留整个修路过程中账目记录资料,包括:集资、用工、花费等账目情况,项目组成员有权要求查看。此外,乡村领导在此过程中可协助买炸药、炮引,协调各组村民利益,以及多方多渠道筹资等。

以上方案是项目组成员在考虑到:当地确实需要修这条路,这条路受惠面广,对当地社区发展影响深远;而目前经费不够,社区管理者对于此项目又无明晰的规划和预算,管理方式不能让项目组成员充分放心;而如果双方能接受以上意见,一方面,非但不影响村民内部自主修路的积极性,还有一定的外部激励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还能打消项目组顾虑,大大较少监督成本,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附录

(一) 社区基本情况(整理人:张小林)

n 打引乡(资料来源:二手资料)

惠水县打引乡位于县城西南部66公里处,距贵阳市约115公里,从贵阳开车到当地约3小时车程。惠水县打引乡地处麻山地区,土地总面积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65米,耕地面积8099.4亩、其中田地面积4453亩,土地面积3646亩;共有6个行政村、76个村小组、2330户、10986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是惠水县三个极贫县之一。

     当地土质风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主要农作物是种植玉米。因为没有田土,连山间石缝也是种植的主要土地。村民种植玉米大多是采用天种的方式。即是站在山顶,将玉米种子向下挥洒,每块石缝中的泥土大约能成活一至两株玉米,这种种植方法成本高收成少,连自己食用都不够。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但外出打工基本只能够满足自己的温饱,并没有多余的钱能寄回家里。

     受自然环境及交通方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发展空白,全乡每年人均纯收入689元,人均占有粮265公斤,6个行政村中一类贫困户5个,年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1862人,缺粮户698户,占总人口的30%,其中缺粮半年以上的农户有226户,占总户数的9.7%。全乡目前尚有45户住茅草房,23户住危房或窝棚。

    全乡共有7个校点,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村级完小3所,教学点3个,小学入学人数1285人,因受家庭贫困的影响,部分学生面临失学,其中小学贫困生386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0.047%,初中贫困生152人,占初中部学总数的26.3%。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学校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以各种方式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回到课堂,如:乡政府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资助一定数量的孩子读书;学校老师在开学时都会到每个孩子家里去做工作,让孩子们先上学后交学费;还有一些相应的减免学费政策。在调查途中看到这样一条标语“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从某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打引乡位于惠水县城的西南面,距县城66公里,是全省25个麻山乡镇之一,全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114个自然村寨2330户,11032人(2004年度农业人口),耕地面积8099.41亩,其中:田4453亩,土3646.41亩,乡境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花生等,林产品主要有油桐籽、核桃及各类水果,畜牧业主要有猪、牛、山羊等;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全乡森林覆盖率为28%,拥有荒山面积4.5万亩,草山面积3万余亩,平均海拔880米,年平均气温16.8℃。2004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468万元(可比价),粮食产量3329吨,财政收入26.7 万元,人均纯收入1379元。

成立团坡、建华两个养殖协会、乡级政府创办团坡两个畜牧专业村和各村专业示范户。
全乡人口分布情况:场坝2266人,建华2787人,和平1164人,团坡2219人,打永1689人,董上1029人,全乡极贫村为打永、董上两村。


n 打永村简若组(资料来源:社区管理者访谈&入户访谈)

我们是2006年1月7日早上8:30从乡政府坐车去打引小学,从小学走山路经一个多小时到简若,简若地名来源当地村民说是从三国时诸葛亮来黔时当地就以简若村来命名。共有38户,全是苗族,其中有9户人家全家外出打工,实有户数29户。全村绝大部分都受政府资助修建了水窖(5-8立方),只有极少农户未修建。初步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全组人员田、土少,田地势低洼,每年都被水淹,每户分得的天都处低洼地,雨季一来,全部被淹,受水灾较严重,土面积小,且绝大多数属自己开荒,种植玉米最多不超30窝,绝大多数是在10窝以下,也有1窝的。种植玉米以本地白苞谷为主,每窝保留2棵,产量低种植全部都要爬山,实行粗放种植、管理。玉米是村民的主食,市场单价1元/公斤。水稻为本地品种为主,从未种植过新品种。全年生育期165天左右,未实行二段育秧等水稻新技术应用。该村民组未进行沼气进村,解决燃料问题,村民解决燃料都须进行打柴,打一天柴可解决2天之用,估计80-100斤左右,每户分到荒山的一溜,用于上山砍柴之用。未建封山育林之举。贵州地平线网站负责资助打引乡失学儿童200多位,80元/人/学期。简若村民组由12位学生获得资助。有4户村民获得政府每月救济200元/户/月。绝大多数村民都借过高利贷(按100元每月付8元利息)。村民文化低,全组只有80多岁的老会计(罗小伟的父亲)和罗小伟识字,会做帐。罗小伟做过2年教师,所有的村民对新任组长罗老良(不识字)和前任组长罗小伟比较信任。

(二)入户访谈资料
(整理人:张梅珠、张小林;资料来源:入户访谈;注,本调查案例是在结合蒲公英助学项目回访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Case 1
父亲:罗唐保
母亲:陈凌妹
大女:罗良莺,女,11岁,二年级,福田资助学生
儿子:罗方兵(原名罗廷兵),男,8岁,一年级,福田资助学生
小女:6岁,尚未上学

一家5口人,组内中等生活水平。
房子,96年结婚时借了一些钱建的;每年收二三百斤苞谷、一担谷子(望天田,不一定),粮食不够吃;罗唐保平时在组内帮工,农闲时也到广东打工,不过由于文化水平低、来回路费又高,也挣不了多少,主要用来买粮食,一年下来,差不多收支持平。
小儿子罗方兵的一双眼睛看起来比较机灵,同伴说,这小孩以后会有出息的。


Case 2
曾祖母:86岁,身子还好,守家
爷爷:罗甸帮工
父亲:陈金林,三人结伴外出打工
母亲:三人结伴外出打工
陈金林妹妹:三人结伴外出打工
大女:陈昌琴,9岁,福田资助学生
大儿:陈昌敬,8岁
小儿:尚未上学
一家8口人,生活比较艰辛。

由于我们到这家时,只有86岁的老奶奶一人在家,因为未能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但一瞧这团圆时八人居住的可能是全组最破旧简陋的房子(至少是我们在所有访谈户中房子最简陋的一家),我们对这家的基本情况了解已不用再多言语了。

86岁的老奶奶看见我们来了,想给我们生火,之前房子里都是冷飕飕的,我们考虑这家人砍柴肯定很不方便,谢绝了;看着那简单长椅上一堆破旧的棉絮,我们问了一个没有问号的问题——晚上,谁在这床上,很冷吧……

临走时,我们发现,吊脚楼下,一只正在哺育一群小猪仔的母猪的后腿都冻得哆嗦了……
后来调查其他村民时还了解到,家中8岁的陈昌敬此时正生病,在上面的伯公陈王包家卧床休息(伯公到山上采了些苗药,买了一些药剂自己给他打针),因为,他家实在是太破旧太冷了……


Case 3
父亲:陈王包,62岁,生病
母亲
大儿:陈小攀,30岁,未婚
小儿:陈金火,26岁,未婚
还有一个女儿过继给弟弟(陈金林爸爸)家了

十四五挑苞谷,一挑谷子,每年得买700-1000多斤苞谷,米贵买不起;今年生病,只喂两头牛(已成年)、两头猪(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已有五年没回家了,得到乡里接电话,上次是两个多月前。

从简若走三个多小时到罗甸东王乡(音译),或走两个半小时到打引乡;如果路修通了,有5个寨子可通过这条路到罗甸。
从罗甸交要(音译)搬到这里已有74年,起初只有4户人,后陆陆续续后搬来几户,加之原有村庄的自然增长,到76年时已有19户(一说23户),76年收成开始不好,77年开始买粮。现在组内有38户人,绝大部分每年四五月份就缺粮了。

初到时,田地收成都好,森林也茂密,70年代中后期渐渐感到生存环境及生计来源的压力。

借钱,每借100元每月得还10元利息,主要靠牲口来借。


Case 4
母亲:陈虽妹,70岁
儿子:梁小华,30多岁
媳妇
孙子:3岁
收三四百斤苞谷,不够吃,每次赶场买一点;
在外面借高利贷(“每家欠一点”,“外面借的”?)


Case 5
奶奶:在我们到组里的那天早上刚去世
父亲:罗光富(原名罗小马),在广东打工,接到(病重)通知赶回来
母亲:早年病亡,据说是得了“大肚子病”
大儿:罗廷勇,12岁,福田资助学生
女儿:10岁,从未上过学
小儿:罗廷方(原名罗廷静),8岁,福田资助学生
一家4口人,母亲早亡,原照顾孙辈的奶奶今又病逝,虽然罗光富可能在组内出外打工的人里情况是较好的,但想想家里的三个小孩,今后的生活实在令人担忧……
十多挑苞谷,打工收入两三千元,主要用于买粮,每年得买五六百斤粮食,没借过高利贷。

当问起奶奶去世后,三个儿女(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怎么办时,罗光富说也不清楚;再问到女儿为什么没上学,如果有人资助她是否会让她上学时,罗光富笑笑不语。
另外,罗光富还有两个弟弟,均刚成家不久,各有自己的吊脚楼,不过两人也都到广东打工。

(访谈小组成员:陈广源、图图、张梅珠)

(三)

(四)社区需求评估工具小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基本行动框架(暂定)

第二部分:相关工具使用说明

(一)、社区管理者集体访谈
指对社区主要管理者进行访谈以了解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发展的限制因素。
n 为什么要进行社区管理者集体访谈?
1、与村干部打交道是外来者进入社区的首要过程,首先取得社区管理者的信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村干部的交往过程也是建立当地人对外来者信任的首要过程。
2、对比较了解情况的社区管理者进行访谈,可以获取社区的基本情况,这是一条成本低效率高的信息收集方法。
3、有利于获取有关社区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入会计手中有比较详细的统计资料,这为进一步进行二手资料的确认和搜集提供线索。
4、从社区管理者角度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社区的问题和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发展潜力;有利于利用当地指示和社会资本,提高项目活动的效果。
5、访谈过程中寄托着社区管理者对社区发展的期望,为确定项目活动提供依据;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了解社区的风土人情和组织状况。
6、社区发展离不开社区管理者的努力,其作为社区参与主体之一,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决定或影响社区发展进程,社区管理者与外来者的关系会影响普通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7、社区管理者相对社区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 发展机遇和社会资本,如果社区管理者对社区发展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对社区会具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会抓住每一次有利于社区发展的机遇。

n 社区管理者集体访谈的主要步骤:
1、根据工作内容准备调查大纲或问卷和必要的工具如录音笔、纸、笔;有时候准备一些小礼品或瓜子糖果可以帮助融洽。
2、与社区主要管理人员联系,告知此行工作的目的和要求,由社区主要管理人员(村支书/村长)通知并组织其他管理人员,共同约定时间地点开展座谈会。
3、进行座谈。
4、整理访谈结果,这一工作也可以在访谈过程中随时进行。

n 注意:作为一个外来者在社区工作时首先应保持一种低姿态(平等关系);其次应注意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的博弈。

(二)、直接观察
指调研人员通过现场直接观察了解社区人群的生产生活状况、基础设施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和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并从中发现问题。这是让你了解村中生活方式、情感和知识的一种方法。
步骤:1、寻找愿意合作并对当地熟悉的社区人员陪同,选择观察路线;2、边走,边交流,边观察,采取合适的方式记录,注意“记录”人们的经验和表情。

(三)、社区资源图
指用直观的形式把社区中的自然资源状况通过绘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工具,从而使社区内外的参与者对社区的全貌有一更深的了解。
基本步骤:描出村界轮廓——主要道路、河流——居住区和耕作区——土地利用类型,周围村镇简单标示,等等。
  注意:1、让许多人一起讨论(注意女性参与者比例),由一人执笔,使大家共同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使所反映出的社区状况更加真实准确和完整丰富。2、调查者可以适当提示参与者在分布图上标出需要搜集和了解的信息及用什么符号表达这种信息。3、社区农户可能习惯用自己的方向感画图,这时应尊重,只要最后在图上标清北方就行了。

(四)、社区图
与社区资源图相比,侧重于家庭、人口和社会经济方面。
基本步骤:居住区大概轮廓——居住区内主要道路(河流)——主要功能区/点(学校/诊所/商店/取水处/加工处)——各家位置(标出沿路各家户主名字)——各家概况了解(用不同的符号或简洁的文字标明,如,一层土房/二层砖房,主要生计来源和生活状况——运输/养母猪,上学/外出打工/长年生病)——……
注意:不应仅强调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对参与者来说,从这一过程中所能获得的信息量要比最后的图本身大得多。
  此工具一般应在社区外的参与者在进入社区之初时应用,对于全面了解和融洽其同社区内参与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农户生活状况排序
在任何一个社区都存在贫富的不均和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并决定人们的行为、看法和应对问题的方法,因此了解社区整体上的贫富分布情况是很有意义的。
n 对农户的生活状况排序有助于:
1、 得出社区内贫困差距状况的概貌
2、 分析当地衡量贫富差距状况的指标
3、 得出每个农户在社区贫富状况的位置
4、 提供项目目标群体选择的信息
5、 有助于进一步分析问题和机会
6、 可作为基线信息,用于对将来项目的评估

n 基本步骤:
1、 选择排序人:
 一般选择社区内的关键人物;要邀请妇女排序人;排序人要基本认识全村每家人;一般选择5人左右,最少3人。
2、 外来者简要说明来意后(由于历史等原因,贫富排序是个较敏感话题,应注意打消农户顾虑,这很重要)。
3、 将纸片、笔交给被访问人,请排序人把全村农户(排序社区人口不宜过多,一般以自然村/小组为佳)的户主名字写在小卡片上。
4、 排序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全村农户分成不同的等级(具体分多少级由他们定),把这些等级数分别写在卡片上,并按顺序排好。
5、 把写有户主名字的卡片进行逐一讨论,确定每户等级,把等级数写在卡片上,并分析每一贫富等级的特性,如富裕/贫困的原因,每一等级的特点等信息也写在写有户主名字的卡片上,并放在相应的等级栏。

(六)、农户收支结构图
通过此图解我们可以了解该社区内一般农户收入来源和支出流向。
基本步骤:
1、 列出收入来源项,
2、 在各收入来源项旁注明占总收入大概比重
3、 同理操作支出流向项及其比重。

(七)、问题树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问题分析是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一步,因为所有后面的分析及设计都是建立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基本步骤:
1、 集思广益,把所有关系社区发展的问题以负面的形式描述出来,众人讨论,一人总结观点写在卡片上展示;
2、 对上述所有问题进行归类,并确定核心问题;
3、 构建问题树,检查“原因-结果”关系是否成立。
  注意:问题树中所有问题同等重要,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的问题;另外,核心问题并不表示它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只表示其处于所有问题的中心位置。

(八)、目标树
  注意:不要机械化地把问题树转化成目标树;在检查手段与结果的逻辑关系时,也许发现手段还不全,也许发现有些问题是超出能力无法改变,有些目标是超出项目所能控制的范围的,等等,这时应灵活处理

(九)、发展活动方案选择
在问题树和目标树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几个发展活动方案,由农户简单打分排序并简述理由。


相关链接:

打引的孩子们(一)

打引的孩l子们(二)

打引的孩子们(三)


杨波图文集——村庄——惠水——简若村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