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图文集——原野——台江映像

 

施洞的姊妹节 - 画册

2024.04

  在贵州省台江县施洞地区,姊妹节和龙舟节是最热闹隆重的节日,家家都要宴请宾客、吃姊妹饭、通宵踩鼓对歌。姊妹节源于一个古老的苗族爱情故事,关于姊妹们邀请旧情人每年三月十五相见游方的来历(见页末附文)。

以下缩略图可点击查看详图


梳妆,参加盛装游行

        

        

各村的队列延街等候

外国游客

        

           

        

祖孙三代

        

        

        

盛装游行至姊妹广场

        

无色姊妹饭

        

        

姊妹饭担子

老外在地摊上买了一支头花

        

        

姊妹广场

踩鼓舞会

视频原址:施洞姊妹节舞会

姊妹歌

        

        

点击可打开宽幅高清详图

点击可打开宽幅高清详图

        

点击可打开宽幅高清详图

        

        

        

        

清水江边

        

           

视频原址:施洞姊妹节-姊妹歌

家宴宾客

        

        

        

        

        

  

        

        

姊妹饭

        

点击可打开宽幅高清详图

点击可打开宽幅高清详图

施洞街景

清水江

        

点击可打开宽幅高清详图


欢迎继续浏览:

施洞龙舟节  施洞的市集  施洞全景画册  龙舟节全景图画册


转载:

姊妹节的起源

贵州台江施洞地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老的苗寨景洒(Jenx Dlax)曾是六朵娇艳的花朵绽放之地。这六姊妹,容颜如花,歌声悠扬,引得周围村寨的年轻后生们纷纷前来对唱情歌,夜以继日,沉醉其中。春耕的时节到来,阿妹们却无心纺纱刺绣,后生们也忘了回乡耕种,这让双方父母深感忧虑。

女方的父母们纷纷劝说孩子们,提醒他们回归生活的正轨,待农闲之时再相聚欢歌。姊妹们虽心有不舍,但不敢违抗父母的意愿,只得依依惜别。然而,那些后生们却仍不愿离去,他们在景洒(Jenx Dlax)的村边继续吟唱着失意的恋歌,歌声穿透心灵,姊妹们虽在家中,却心系着远方的恋人。

理解儿女情长的父母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在姊妹们的父母示意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悄然展开。姊妹们与后生们相约到河沟田头捞虾捉鱼,共同烹制了一桌丰盛的佳肴。餐后,姊妹们精心制作了彩色的糯米饭,赠予各自的恋人,并附上一份深情的约定:这糯米饭中有定情信物,回家路上切勿打开,待三天后再揭晓其中的秘密。后生们怀揣着这份神秘与激动,踏上了回家的路,投入到繁忙的农耕生活中。

自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姊妹们与后生们共聚的饭菜和那包裹深情的彩色糯米饭(当地民间称之为“甘心饭”),便成为了今日所传的“姊妹饭”。岁月流转,景洒(Jenx Dlax)苗寨的六姊妹各自嫁为人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姐招婿守家,二妹嫁往赏浪(Sangx Dlangt),三妹远赴屯卯(Tent Maox),四妹、五妹和六妹也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然而,那些曾经与她们对唱情歌的后生们仍念念不忘,他们相约前往姊妹们所嫁的村寨探访。他们先在四妹、五妹和六妹所嫁的村寨吹奏木叶、唱起飞歌,表达着思念之情。三位姊妹得知后,虽感害羞却也不好直接相见,于是请小姑陪同前去迎接这些故人到家做客,再邀请妯娌们一同饮酒对歌,重温旧梦。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年轻后生们纷纷相约前往这些村寨游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节日——二月十五姊妹节。

看到小妹们热闹的氛围,三位大姐也心生羡慕。她们商议决定,既然小妹们已邀请旧人相聚,她们也不应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于是,她们召集了曾经相恋的故人,相约在各自所嫁的村寨——景洒(Jenx Dlax)、赏浪(Sangx Dlangt)和屯卯(Tent Maox)相聚。他们再次对唱情歌,回忆往昔,续写着久别重逢的情缘。这也逐渐形成了三月十五姊妹节的习俗,让恋人们有了相聚对歌的机会。

时光荏苒,六姊妹中的小妹也生下了九个女儿,她们各自嫁人,延续着过节的习俗。这个传说不仅讲述了一段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如今,“姊妹饭”和“姊妹节”已成为当地的文化象征,传承着古老的传统和深厚的情感。

 

姊妹节起源的相关村寨及故事

阳带(Vangl Daid)苗寨,这个曾经孕育出无数传奇故事的地方,如今已更名为施洞镇旧州村。在村落的深处,曾经有一户人家,家中出了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她后来远嫁至风景如画的景洒(Jenx Dlax)苗寨。

在景洒(Jenx Dlax)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户人家繁衍出了六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她们不仅天生丽质,更擅长歌唱与言谈。后来,这六位姊妹各自觅得良人,共谐连理,而姊妹节的起源,便是由这六位姑娘的故事演变而来。

景洒(Jenx Dlax)古苗寨,如今虽只剩下遗址,但那份古朴与宁静仍旧留存。从架涌(Jad Vongx)出发,沿着蜿蜒的小径,便可抵达山顶,那里便是曾经山窝中的景洒(Jenx Dlax)苗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古老的村落最终迁居至周边寨子,但其传奇的故事却永远流传。

传说中,姊妹节便是由景洒(Jenx Dlax)的六位姊妹引发的。后来,这六位姊妹中的五位各自嫁人,而大姐则招了个上门女婿,留在家中照顾老人。报么(Baok Mos),这个地名在施洞镇堆窝寨附近,古时候这里曾是姊妹节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四日,景洒(Jenx Dlax)和堆窝寨的村民们便会在报么(Baok Mos)这里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姊妹节聚会活动。

嘎等(Ghad Denx),即现在的老屯乡老屯自然寨,与姊妹节发起于相关的景洒(Jenx Dlax)苗寨六姊妹中的二妹,便嫁到了嘎等(Ghad Denx)的河对岸,那个小而宁静的赏浪(Sangx Dlangt)寨子。如今,那里也仅剩下遗址,但那份曾经的繁华与热闹,仍旧可以从遗址中窥见一二。

报养乃(Baok Vangx Naix),位于赏浪(Sangx Dlangt)寨附近的山脊梁平地处,如今已是老屯乡下稿仰自然寨河对岸的山坡。在古时,这里曾是姊妹节活动的聚会点,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嘎等(Ghad Denx)的赏浪(Sangx Dlangt)苗寨的村民们便会在此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姊妹节对歌、游方活动,共同庆祝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阳屯(Vangl Tent)苗寨与角响厚荣(Jos Hxangx Houd Vongl)紧密相连,坐落于老屯乡坝场村的一个自然寨中,现今的寨名已更改为羊屯村。这里与姊妹节的起源息息相关,因为景洒(Jenx Dlax)苗寨的六姊妹中的四妹便嫁到了阳屯(Vangl Tent)这个古老的村落。

报别科(Baok Beel Kob),位于施洞镇猫坡村与老屯乡坝场的羊屯村之间,曾是古时姊妹节活动的主要聚会地点。这里的山坡上有一块干旱的大田,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日,阳屯(Vangl Tent)的村民们便会聚集于此,举行盛大的姊妹节聚会,对唱山歌、踩鼓、游方,热闹非凡。从这里前往别秀(Biel Xod)也极为便捷。

方浪(Fangb Dlangd),即今日的施洞镇景洞塘村,古时名为养带(Vangx Daid)自然寨。由于种种原因,村民们从原址迁移到了现在的景洞塘村养代自然寨。而景洒(Jenx Dlax)苗寨的六姊妹中的五妹,便嫁到了这个养带(Vangx Daid)苗寨。

嘎南浪(Ghab Nangl Dlangd),位于施洞镇景洞塘村与马号镇六合村上寨的江对岸,这里曾是姊妹节的活动聚点。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养代(Vangx Daid)苗寨的村民们便会在嘎南浪(Ghab Nangl Dlangd)举行盛大的姊妹节聚会,踩鼓、游方、对歌,欢声笑语不断。

养告(Vangl Ghaot)古村落,现位于革一乡茅坪村,寨名已改为高大山。与姊妹节紧密相连的景洒(Jenx Dlax)苗寨六姊妹中的满女六妹,便嫁到了这里。养告(Vangl Ghaot)寨子下方的小山坡报嘎(Baok Gax),曾是姊妹节的活动聚会地点。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养告(Vangl Ghaot)的村民们便会在报嘎(Baok Gax)举行姊妹节聚会,跳芦笙、踩鼓、游方,尽情享受这一传统习俗带来的欢乐。

九将(Jox Jangd),即现今施洞镇良田村的一个自然寨,寨名已更改为九寨。六妹满女嫁到养告(Vangl Ghaot)后,生育了九个女儿。这九个女儿随父到九将(Jox Jangd)垦荒造田,开垦出大片田园。后来,满女全家从养告(Vangl Ghaot)移居到这片田园边,形成了新的寨子——阳九将(Vangl Jox Jangd)。九个女儿分别从这里嫁到了九个不同的苗族社区,这片田园后来被称为里九将(Lix Jox Jangd)。虽然这些地方的姊妹节聚会没有盛大的热闹场面,但各方的苗族同胞们依然按照传统习俗庆祝这一节日。满女的九个女儿分别嫁到的地方,如清水江沿岸的村寨,都与六姊妹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这些地方也都沿袭着过姊妹节的习俗。

时至今日,每年在相应的苗寨都会举行盛大的姊妹节集会,人们跳芦笙、踩鼓、游方对歌,品尝美味的姊妹饭,共同欢度这一传统习俗节日。姊妹节的起源与这六位姊妹以及她们的九个女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共同演绎了苗族姊妹节发源的原生活动,让这一传统习俗得以流传至今。

 


杨波图文集——原野——台江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