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上的石门坎 2002.12
石门坎位于贵州西北角,在骡马时代的川、滇经济重心之间的交通线上,距威宁县城140km,行政中心海拔1900m左右。 一本记录100多年前的传教士日记《在未知的中国》,让这里热闹起来。 石门坎的文明史, 也相当于大花苗(苗族一支系)的复兴史,与一个叫柏格理的英国传教士有着必然的联系。柏格理早先在“昭通布道所”传教,昭通布道所的礼拜逐渐来了一些38km以外的石门坎的苗族人,柏格理和苗族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苗族也是川滇黔边区接受基督教的主要群体,柏格理遂于1905年向彝族土目求得土地在此建立教堂。 川滇黔边区的苗族大花苗族系,当时的文化经济状态及其落后,石门坎的苗族基本无人识字,数数能数上一百的都无几人,赶集时如无这种人在场就无法交易。苗族的社会地位更为低下,倍受欺凌,传教士却乐于为苗族讨公道,因此成为苗族信赖的人。 柏格理及继任传教士带领苗族信徒义务投工、投劳、捐物,先后在此建立了教堂、小学、中学、孤儿院、麻风村、药房、垦殖事业部(研究推广农耕技术)、供水等设施,至共产党政府接管时,教会已有大小建筑42桩。这里也成了川滇黔边区的教育、文化中心,拥有分校40余座, 还创造了苗文。曾举办过的学生运动会,合邻县参赛、参观人数达万人。当时学校教师收入主要靠学费,学费为小学每学期5升玉米(每升约4.5kg),中学7升。这里出去的学生,还有两三个成了博士。 柏格理如此完成了一个族群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跃迁,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来自其秉承的生命与文化的平等所激发的贫弱族群自身的潜力。 柏格理生活清苦,生活水平和当地人保持一致。苗族人遇到难题,都希望柏格理来解决。柏格理实际上成了当地苗族的圣人。 前省主席杨深也曾率部属专程来过这里,可能为了预防政治隐患,随时掌握这里的情况, 还建了一个省国民党石门坎直属党部。 石门坎属高寒地区,普遍缺水,河谷水体又被煤窑污染。农业环境恶劣,迄今依然贫穷,成了各路慈善人士和组织的耕耘场所。不过,人口增长过速, 垦植过度,生态不良,发展的前景,还难以乐观。
通向云南昭通的古驿道。民国时期常有川、滇军阀的兵马从此通过。电线杆上是云南昭通至云南彝良的光缆
走进石门
《在未知的中国》插图
《在未知的中国》插图 《在未知的中国》插图 乌蒙山脉
在去中水(石门坎中转站)的车上看到这块牌,才知坐过了站,多走了3km,到了省界
传教士柏格理牧师(前)和传教士高智华牧师墓地 两个墓曾被政府捣毁,这是重建的义冢
《在未知的中国》插图 《在未知的中国》插图
《在未知的中国》插图 柏格理因患伤寒殁于1915年 柏格理墓碑序(据“威宁县志”): 先生本英籍,按欧文姓氏,与荫穆宠腊而得译音相近。少禀家箴,恭承天命,甫弱冠即渡海东来,更汉文为柏格里,字明星,能操各种文言,服习起居,随处与人从同,登场讲演,善于献身说法,听者每觉兴致勃勃,咸无不深省,足令惰者起而懦者兴,恶者胆寒而悲者慰。至其热心毅力,不避艰险;金沙江外,举凡障雨蛮烟,荒冷之区,靡弗足迹殆遍。土人爱而亲曰:赫甲家。都邑乡里之间,妇孺皆知其名;先生和气迎人,既孩提亦爱戴,尝酣卧抱中而情深不忍去诸怀抱者,至若老成。人受熏陶,莫不曰先生能以福音生人,不啻保罗再现于今,心悦诚服,有如知己。前清丁未,曾传教于冷米寨,迭遭围困,濒于危绝,当道本欲依法惩凶,而先生反数为之缓颊,且泣曰:敌真理之徒,实不知基督福音,使果知之,方服从之不暇,何排拆之有。先生诚能动物,士大夫争相识之。其待教士,忧乐与共,恳挚之清,甚于家人父子。自辟石门,博精孹划,苗人呼之曰“堪德”(克垒勤)。先生为之创文字,译经籍,建堂设校,一片荒地,竟至崇牖栉比,别有天地,先生之心力瘁矣。客秋一痛长眠,就山窀穸。今石部集封碑,问之于予,因举所知而笔之。铭曰:“唯我先生,辟开石门,传宣圣道。觉牖斯民;若时雨降,勃然苗兴,天人喜爱,万世流馨。
乡政府的张秘书,是当地掌握石门坎历史史料最丰富的人之一 墓碑上的苗文,是柏格理组织当地苗族人士创造的拼音文字,最先用于翻译圣经。为了与政府组织创造的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苗文区别,这种文字称着“老苗文”。老苗文曾在苗族“大花苗”族系内流行,现仅用于圣经和圣诗 南望 墓前
教会后期建筑——石房子
此树本地人都不知其名,都说引自异域
教会学校的教师宿舍已成危房,现仍作学生宿舍
教会学校的游泳池
教会学校的游泳池 据说是教会的第一桩建筑
足球场 澳大利亚籍慈善组织工作人士费立波先生对石门坎也情有独钟,遂在此“置业”
新云村的水窖
乐施会捐建的苏科寨社区活动室
苏科寨社区项目管理员,正在监督查看该会捐建的水窖 水窖 乐施会捐赠13万元将建的祖基桥桥址 乐施会捐建了好几条进村公路,这里是造桥。山下祖基村人常到河对岸山上的市场赶集,如遇大雨涨水后回家过河便险象环生,迄今已有数人被洪水吞噬 在乡政府张贴的“祖基大桥邀标书”
这是来自深圳的吴小姐捐建的学校之一,还有一个小一些的在麻风村。在破旧的新云村,这个校舍是非常非常气派的建筑了,还将有球场和围墙。吴小姐更关心教学质量,要求自派校长
因可能出现凝冻,施工被迫停顿
循着一阵纯净悠远的歌声,来到石门坎基督教教徒的活动室 征得主持人的同意悄然拍照 也许因为我们的到来,主持人改变了一下话题:“基督软弱,石门坎的教徒软弱,我们至今没有教堂”。政府曾拨款2千元修建这里的教堂,因经办干部贪欲,完工时就成了危房。 教民多为女性 与教民杨光华攀谈
这里使用苗文圣经 苏科寨拥有完整的教会组织和教堂,教会没有牧师,工作主持人被称为长老。这是陶长老 陶长老使用的民国时期在上海印制的苗文圣经 苗文圣经 苏科寨教区有教徒约160人,这是苏科寨教堂 苏科寨教堂
苏科寨的这位老人来自一个光荣的家族——出了苗族第一个博士,博士学成后到昭通创办了一个医院。老人心沉于苗族忧患,对古今事件,都有一个详尽的记忆。苗族应该感谢谁,谁对不起苗族,述说起来忧愤急切。只是在照相的时候,表情才和悦起来
大水塘村参加婚礼的人们 大水塘村的一户人家
苏科寨社区的黄主任算得上是寨上的殷实人家,还有一些家具,其他许多家庭都还是家秃四壁
石门坎的市集 石门坎每逢4、9赶集,这天才有班车进来
烤土豆的女孩 土豆和玉米是这里的主要食品
孩子头的气度 滑雪橇
气温接近零度,他还穿着单薄
袋里的土豆,是他这个星期在学校生活的食品
石门坎中学的学生宿舍 在云炉小学
大水塘村路边等待收购的土豆
坎丝瓜 这种瓜高产、抗冻、便于储藏,用于饲料。瓜子黑色,晒干可作农产品出售 大萝卜 主要用于饲料
开着一辆“小东风”在新云村收购玉米的回族商人 这人说:这里太穷,两个村才能收足一车。威宁的回族善于经商,是这个行业的主要成分
又到石门坎 2003.06发展与灾害管理自愿者培训班实习记录
正在修建的祖基桥 因为前几天的一场洪水,工程设施被冲毁,一侧的田土被冲蚀 在年丰小学 废弃的铅锌冶炼厂 年丰小学
欢迎继续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