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山的印染作坊
贵州省石阡县埃山村过去有很多家庭印染作坊,因被现代技术取代,在10多年前都关闭了。传统印染使用植物染料,全手工操作,是这个地区越来越珍贵的文化遗产,村民希望恢复和传承,并为此积极地行动起来。
靛蓝印染手艺人赵运祥
村民会议商议恢复印染作坊
成立印染合作社
合作社的赵培进主持成立大会
新造的染缸
蓝靛染液
祭染神
志喜
印染作坊开张了
碾布致密
染 艺
调制灰膏,石灰粉加豆腐1:1柔和后放置一夜
灰膏
清洗印模,晾干
刮灰的赵培武
脱模后晾晒
再清洗印模晾干后存放
印上灰斑的布料晾干后用猪血浸染
晾晒
晾干后的布料
蒸
靛染
反复浸染七八次,约需一天时间
紫色的泡沫显示染液保持在健康状态
除灰
赵培进,是合作社的联络人 178 0840 0864
清洗
晾晒
产 品
残破的老印版印出的花布
旧的靛染花布
制 版
墙上是残破的老花板
赵培军负责制版,新版比旧版要大些
老板,用绵纸和桐油层叠粘合而成
蓝 靛
板蓝根浸出液与石灰粉合成,沉淀后就得到蓝靛膏,染液就用蓝靛膏加水配制,还需添加酒和碱
采蓝靛草,就是板蓝根。8月采叶使用,10月就连枝一起收割使用
用石灰、酒和碱调制初始染液
冬天用炭火加热染液的铁炉
染缸
打靛用的木耙
蓝靛池
越冬的蓝靛草
销 售
赶场天到市场售卖
年纪大的都能记得埃山的染坊,有些家里还在使用埃山的老床单
印染传承人赵运祥的家
赵运祥1945年生,从小就跟着长辈经营染坊。埃山远离城镇,要去各个乡镇收集委托印染的布料,染好又送去,山路遥远,都靠肩挑背扛,非常幸苦,不过收益也高,埃山也因此成为区域最富裕的村寨
老伴
合作社活动
带领徒弟祭拜印染宗师
与外来的协作者
老人头脑已经衰弱了,很多亲眷都不认识了,但摸到布料还能熟练地操作
村 庄
蜂箱和分群罩
瓦模
旧寨墙
很多蜂巢
梦花
葬于清代的墓
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