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图文集——村庄

乐都河小学

2008.01.12   校舍评估及新建记录


  目录:  1.学校 2.重建计划 3.乐都河的孩子们 4.村庄 5.小平基金会义工的考察活动 6.奠基典礼 7.工程进度  8.竣工典礼  9.管理费事件


    一.学校

   乐都河小学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阴底乡红心村 ,是一个民办小学;学校有五个班,1、3、5、6四个年级,302个学生,五个教师。 校舍是一个狭小的木楼,教室拥挤昏暗,桌凳不全,窗不挡风雨,墙不隔音,人数密集,楼面承载负荷过高,部分教室通道狭窄,遇突发事件难以快速疏散,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学校容量有限,村里还有70多个学生需要到河对岸较远的爱贤希望小学就读。遇上大雨,河水上涨,过河就成了一个危险的事情,要不就上不了学,或者回不了家。这是让那70多个学生的家长时常担心的事情。如果新的乐都河小学建成,这70多个学生回到新乐都河小学是必然的选择。
   另外,村里的初中生必须到距离11km外的阴底乡住校就读,其费用是其每个家庭的最沉重的负担,几乎都需要借债维持,部分是月息5%的高利贷,很多学生因此辍学。村民还希望将来新建的乐都河小学能办初中班,让初中生能在村里就读,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
   新建乐都河小学,满足学校对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是村民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
   乐都河小学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任何公共资源的分配,孩子们实际上不拥有获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全由其家庭承担全部教育费用。红心村民风自来尊师重教,乐都河小学年代已久,村里已无人记得是哪一年开办的了。学校由五个教师集体管理,不知谁是校长。他们收入微薄,其工资完全来自学生的学费 。依附着来自父老乡亲的使命,他们都非常热爱这份事业,这是五个艰难而执著的人。

 

六年级教室

 

六年级教室唯一的通道,下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部离开

他们使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凳子,因学校已放假,凳子已放回家了。今天是因为我们的到来临时返校的,还有部分学生没来

从六年级教室望下去的一年级一班

5个教室都可以相互看见、听见

一年级一班

三年级教室

三年级有90余个学生,楼面负荷过大

大部分孩子的穿戴是去年得到的两次来自浙江的捐赠的旧衣物

三年级的课桌

一年级二班

因临时召集,还有部分学生未到

学生名册
其中2、4年级的71名学生在河对岸的爱贤希望小学就读

 


    二.乐都河小学重建计划

    新建乐都河小学,是村民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并为此付诸了不懈地努力,这些人中包括父母和弟兄姊妹都在这个村的本乡中心校(全乡教育管理机构)的朱校长。只因村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仅靠自身的能力无法实现 。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是他们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向,首先是政府教育管理机构,但现在的结果是,毕节市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在可确定的将来,还顾及不到这里。
    为了寻求民间组织的帮助,村民于2008.01.12推举成立了临时“乐都河小学建设工作组”,正式的工作组待资助方落实后再由村民选举产生。临时工作组组成人员及联系方式如下:
    周训超(村民),朱祥彬(13985878435 爱贤小学教师),朱祥军(13984478928 乐都河小学教师),朱祥安(13595719362 村民),张民富(村民)。
    另有两人作为协作者:
    朱祥福(13985878435 阴底乡中心校校长),顾鑫(13698569911 毕节地区水利学校教师)。

    工作组确定了新建乐都河小学的有关事项:
    1.新乐都河小学建筑产权:属红心村乐都河南岸5、6、7、8、9、10 六个村民组集体所有。
    2.新学校名称:由资助方命名。
    3.土地供应及许可手续:由工作组负责完成。
    4.工作组负责寻求政府配套部分资金。
    5.建校劳务:由村民负责大部分非技术劳务义务投入。
    6.质量监理:工作组负责实施。
    7.建筑规模,主体设施:8间5m*7m教室,两间5m*3.5m办公室,一个厕所,建筑面积504平方米,平面图见附件1,预算待拟。
    8.建筑规模,附属设施(非必须设施,可不在拟建范围之内,作为村民自行处理的后期工程):水泥操(球)场一个,篮球架一付,水泥乒乓球台一个,简易单双杠一组,旗杆一 颗。

附件1,主体设施:

拟建新校舍的地块。工作组综合考虑了工程量(开山、平整量及与公路的距离)、上学路程(与居住区的平均距离)、安全(无滑坡隐患)、面积(建筑布置及学生的活动空间)、风水(?)等因素,认为只有这块地能满足要求,并与十余户土地拥有人达成了认捐的意向协议。

访问自愿捐出建校土地的农户。这里的土地异常珍贵,并且需要捐出的都是各家最适宜耕种的土地,难免心痛,但都没有怨言。
因涉及到对农户长远生计的影响,我们也建议工作组同时考虑关于校址的其它选择

“只要大家(其它需要捐出土地的人)都同意捐,我家没有问题”

正在整理学生名册的老师

小学位置


    三.乐都河的孩子们

作业


   四.村庄

村边的小河,没有桥,这是村里人外出的主要通道,还有70多个学生需要过河就读

两户人家的厨房及食物

这个村仅有极少的几块位于河边的稻田,玉米和土豆是村民的主要作物和食品

山坳里的乐都河小学及村庄


   五.后记  2008.03.23 小平基金会义工考察乐都河小学

当地教育局最近已宣布了该校舍为危房,禁止再用于教学,学校都分散到民宅里去了

教愚事业尚可

这里安顿了一个班

义工谭先生向孩子们致以问候。 他说:“希望我这次来,能有机会为你们的新学校出一份力”

甜酒甜

重量

讨论建筑规模,以及与政府分摊的意向性的出资比例

春风

还是那座山


 6.奠基典礼  2008.05.25  顾鑫 摄


  7.工程进度  顾鑫 摄


2009.06.15


   8.竣工典礼

因被市团委截流管理费而未完工的操场


因毕节市团委截取捐款的“管理费"三万余元,致附属工程不能完工,村民遂投书,希望市团委看在孩子们的份上,能完成后续工程:

 

希望小学的希望在哪里

毕节市阴底乡红星小平希望小学是香港小平教育基金会刘百行先生等捐资贰拾万元(港币),市教育局匹配资金叁拾捌万元人民币。才得以修建成的一所漂亮舒适的希望小学。现在主体工程已竣工,红星村的400多适龄儿童已告别昔日靠租民房来上课的日子。也告别了一到雷雨季节就没河水阻隔在对面,令家长担心,也让学校无法正常上课的日子。

其间香港小平基金会谭可功先生一行先后三次来红星村考察、奠基及竣工典礼。第一次来阴底乡红星村考察后,为了使他们所捐的资金能完全用在小平希望小学的建设上,也就是为了所捐资金的安全,他们与毕节市团委签订了协议,请团市委来帮助他们管理资金。这样一来政绩是团市委的了。当然,团市委作为政府机构,希望工程的职能部门,理因由他们来管理,功劳也应该是他们的,尽管这一所希望小学并不是他们与小平基金会联系的。可是,当香港小平基金会的第一笔资金汇到团市委的帐号上后,他们不但没有及时地按进度地将资金转拨给阴底乡小平希望小学的施工方。几经周折后他们却是将香港汇过来的8万港币折合成人民币后从中扣出近两万人民币来做他们所谓的“办公经费”。这样扣出我们作为老百姓的无话可说,可是香港的第二期拨款是在七月底就汇到团市委的帐上的,他们一直等到九月才下拨。其间,小平希望小学去问过几次,他们都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搪塞。当然在香港小平基金会的来阴底参加完竣工典礼后,第二期款他们是愿意下拨了,可一样的,还是折合成人民币后,从8万元的港币中扣出人民币一万六千多元。

试问,这样的行政机构我想是不是可以不设?人家捐钱是用来修希望小学,还是捐来给他们办公?二十万港币折合人民币才十八万多,团市委两次就扣出了三万多,试想,还有多少可以用于学校的修建?最主要的现在的小平希望小学,才刚刚起步,课桌还差一百四十多套,学校的的操场还是土坝坝,更不要说体育场地和设施了?团市委这样做,他们也真的是太狠心了!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帮忙,看团市委所扣出的所谓“办公经费”该还是不该?如果都像这样,还有谁愿意在我们这些贫困地区捐资建校呀!

乐都河全体村民

 


杨波图文集——村庄——乐都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