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图文集——暮光之城

 

 

 

【八卦阵上的永乐堡】永乐大帝偷偷摸摸地来这里住了几天,600年后被人昭告,此地遂得名永乐堡。皇帝来此问道高僧东释黔灵,求索国运寿符天安门形制,得华表圣经半部,又派郑和远道撒哈拉取来另一半。当初东释法力过盛,600年不散,迄今堡中仍无蚊虫光顾。
陈老太太让儿子带她去燕京探访过,回来给乡亲们说和我们这里一样,比如那尊青花宝太瓶,永乐无疆。翻查永乐大典,早年靳家破落,少年流落到此,被包家收养,改包姓,几辈后还靳姓,供奉两族宗亲。包氏家族父系600年前随军迁自江西吉安府,屯田永乐,吉安之前又是徽州,大概与安顺鲍屯同源。
永乐堡为军屯,当然建于永乐年间,清咸同年间曾毁于朝廷与少数民族的冲突中,但未有大规模杀戮的记录,至今仍有许多屯民后裔居住。永乐村的民居建筑形式正处于剧烈的变迁中,很多传统建筑被废弃,可能不允许拆除得以留存,和它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也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静待眷顾或冥灭。

以下缩略图看点击浏览详图


路口的庙宇

西城墙

西门,旁边是新建的小学

城墙的石条

西城墙,山楂花

       

东墙边上包靳氏的院落

       

靳流落到此,被包家收养,改姓包,数倍人后重姓靳,供奉两族祖宗。

可能是闺房

北墙

       

东墙

不许拆,就加盖防漏

两层石木建筑结构,薄石板做墙,部分房顶也使用薄石片

废弃的老屋,这是流行的门式,俗称吞口

外扣的腰门

天地国亲师,比君亲师现代一些

       

深色的墙体,需要较大的光源

这两个外来者正在收集废墟中的老物件

        

永乐堡西墙,新建的小学占据了大部分内城

神龛

较新的建筑

南门旁的老房子,还有两户居住

典型的民居门式,俗称吞口

结构完整,还在使用的建筑

内城南门

       

已用穿孔了的石碓

小学

小学内的旧城墙

       

陈老太太的家

内城东门,大部分时间只开放这个门

东墙

述说她的家族及永乐人的故事

五尺城墙

        

     

东墙外

南门

       

东墙

       

        

包家大院。包氏家族600多年前随军来自江西吉安,更早可能迁自徽州

包家人的葬礼

外城东墙

另一个村庙

永乐桃子即将成熟的时候需要这个支撑

细致的木工,可能经济状况较好的就没用石板了

       

古柏树

南门

小学

西门和南门

西门

 


永乐全景图

 


李端棻母子墓园

   从永乐下高速,路过李端棻母子墓,住足拜望片刻。

   前朝翰林重臣李端棻(1833-1907),奴才意志薄弱,沐隆恩乏感应,数典忘祖,沾染腐朽没落的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怂恿堂妹李蕙仙勾搭上疯狂恶毒罪孽深重的颜瑟革命贼党头目梁启超,连理共谋颠覆人民皇龙国统,幸被英明领袖慈书记领导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朝廷明察秋毫彻底剿灭,挽救了大清挽救了八旗,广大屁民群众也不再吃二遍苦遭二茬罪。遭遇可耻失败的李端棻被赐充军伊犁,役后回乡庶耕,罪殁永乐,葬于明永乐大帝为兴建天安门筹资乞讨圣地桃花园西一望之地。

  

     

  

     

  

     

位于勇烈路的李端棻纪念碑

 


 

白岩寨   永乐堡全景画册

 

 


附网文:

 

东堡永乐

作者不详

​600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尽,历经变迁,永乐古堡如今已残缺不全,再也找不到当年经过千里跋涉的那支队伍驻扎时的痕迹,只剩下断墙残痕和雕花门廊,向人们暗示着这座石头古堡的沉重过往……

 

七姓之堡

​永乐古堡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八卦形的古堡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和贵州很多卫、所遗址一样,是当年明朝屯兵的遗迹。

​现在,这座古堡遗址内仍居住着100余户人家,他们大都声称自己的入黔世祖来自江西。“以前,永乐堡最热闹的节日就属正月间,内城和外城会分成两只不同的队伍分别扎制龙灯,互相比赛。还会自编自演花灯戏,京戏进行表演。”65岁的包士和是土生土长的永乐堡人,他的家是当地有名的“包家大院”。说是大院,其实内部已被现代化的砖混建筑已替代。只是大门前还保留着高约3米,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的门廊。木质大门向内退进约一米,是当地人家进入庭院的正门所在,当地也叫“吞口”。门前大都是三级石阶,拾阶而上,高高门檐上浮雕“五蝠捧寿” ”“麒麟送子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包士和说,在永乐堡至今仍然保存较好的门廊约有五六处,大都是早前古堡内的大户人家所建。他的父亲曾经告诉他,早年先辈们居住的豪宅府院十分富丽堂皇,可惜的是它们在清同治末年焚于战乱,居民被迫迁徙他乡。光绪年,朱、陈、李、余、芮、包、梅七姓又重建城堡。到后来,很多堡外的村民已渐渐进入古堡,并在堡内修房建屋,但只有上述的七个姓氏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永乐堡人”。在当地所有的建筑中,古堡制高点上的“玉皇殿”是当地老人时常提及的地点。在当时,古堡的修建者不光考虑到它的屯兵功能,还修建了用于举行宗教仪式的玉皇殿。我国传统宗教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内容,认为玉皇大帝是统领天界甚至是人、冥三界的最高领主,人、鬼、神都要服从于他,因此在内堡中的玉皇殿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的牌位,供人们参拜,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现在,玉皇殿已经消失,不少老人还记得,这个建筑需两个合抱的巨大屋柱。“解放前,我们还在设在里面的‘乐德小学’读官学,但能在其中读书的人,都是七大姓中的富足家庭”。

 

石头古城

​离包家大院约五十米的位置,两段石头筑成的内外城墙将古堡分隔成内堡和外堡。内城墙围绕永乐山的山顶而建,有东、西、南三个城门与外堡连通;外城墙围绕永乐山的东麓和南、西、北面的山腰而建,有东、南、西、北四道门与堡外连通。

50年前,包应芬从外村嫁进行古堡内的伍家,如今她已经70岁的高龄。由于诸多很多原因,她至今仍然独守着古堡内唯一的四合院。她说,自己习惯了左邻右舍间的亲切寒喧,难以适应城市里冷漠的人际。包应芬说,自从嫁到永乐堡后就知道,这里的人共同遵守着这里约定的民俗,红白喜事,只能从东门进出,而不能出入西门和南门,至今她仍不明白普通石头垒成的城墙,为什么会留此“怪规矩”?在现在的永乐小学大操场左侧,立有一个不明具体年代的石狗,它的直立着身子,前足弯曲抬于胸前,后足坐蹬地,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石狗的头、前足、后足都受到损坏。 “这只石狗正好与永乐村的对门寨遥遥相望。老人们传说,对门寨有个火眼,是古堡内经常失火的主要原因,需要这只石狗的职责就是时刻将看守着火眼,以保本地平安。如今,石狗拱卫着对门寨的安全。”

86岁的姚耀益老人,是当年抗美援朝的老兵,20多年前,从贵州省卫生厅退休后,他选择回到故乡永乐堡安度晚年。虽已耄耋之年,姚耀益仍然耳聪目明,他说这是健康的身体是得益于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徒步行走的生活习惯。

​烈日下,他带领着一干人,行走在古堡之中,讲述着古堡的前世今身,我们仿佛牵着老人的手,通过城堡的石头古巷一起穿越600年的时空。古堡中蜿蜒的内墙约2公里,全部用大块条石砌成,平均高约2.5米,有东、西、北三座城门与外堡连接,三座城门有一座保存完好,其余2座均有部分残损。古堡的外墙周长约1.6公里,墙宽1.6米,高4米,也是用雕琢整齐的大型条石砌成。经历历史的烽烟,这些坚固的石块让我们在今天还可以窥见当时古堡的宏伟与壮观。因为所出的地理环境限制,古堡周围没有护城河,出于御敌、防火的考虑,修建者在每个城门口都修建有防火塘,当时根据地形来确定尺寸,每个大概为8米的边长,长方形池塘,面积在60——70平方米之间。塘内蓄满了水,有阻隔敌人,取水防火的功效,还可用作牲畜的饮水。古堡的外堡是当时过往人流物资的停靠点和集散地,车马云集,相当繁荣。姚耀益说,在80年代,永乐堡隔六日赶场的情景仍然令他记忆犹新:在周边的乡镇中,,只有永乐堡才称得上赶“叫”场。他说,这是形象赶集日里永乐堡,三层外三层人潮拥挤,声音嘈杂的情象。 与青岩相比,永乐堡的面积还要大得多,诸多原因,让这个古堡遗址已经面目全非,这是这位86岁的老人一生最感叹的事。

 

永乐传说

​现在,不知是何原因,设立在永乐堡制高点的永乐小学有一奇怪的现象,无论春夏,蚊虫不生。当地人用一个传说对此进行了解释,这是因为逃至此地的建文帝到此居住后,将蚊虫赶走的原故。除了这有据可寻的历史外,永乐古堡还有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传说,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与建文帝发生权位之争,最后建文帝一路逃难至此,隐居于现在的永乐山顶,经历宠辱沧桑,他厌倦尘世,在此出家,后永乐帝朱棣查知建文帝隐居于此,亲自秘行到此将其清除。某天,两个皇位的争夺者在永乐山顶骤然相会,一个高居万人之上,一个已经万念俱灰,刹那之间,朱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眼前的建文帝已是满目凄凉,无力东山再起,朱棣又亲情触发,颇感愧疚,决定以自己的年号封此地为永乐堡,希望建文帝在此安静地度过后半生,永乐堡由此得名。 传说中与朱棣一道同行的还有他的女儿,建文帝的堂妹,两人从小一起玩大的,感情深厚。公主看到建文帝的境况后,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抑止,加上路途颠簸水土不服,竟一病不起,就要启程回京时,魂归九天。建文帝闻此噩讯,仅有的一丝尘念也化为坚冰,从此不再下山,终老于山顶。永乐帝相信这是上天的安排,决定将公主葬于此地,上天的二十八星宿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下凡来看望公主,临走时觉得公主一人太孤单,各仙每人寄形于一株柏树,陪伴公主。 这二十八棵柏树现存在离古堡一百米处的乡批发市场内,生机盎然。在附近还有包家水碾等遗迹。

 


提供永乐史料请联系


杨波图文集——暮光之城——永乐堡